《海棠之談》唐後元清

2022-11-20 11:24:01 字數 1679 閱讀 4093

第27篇唐後元清

縱觀中國封建社會以來,朝代的變換大體上是「雄秦、強漢、盛唐、富宋、蠻元、剛明、奴清、鱉民」。

「雄」兵強馬壯,「強」對外強勢,「盛」文化豐富,「富」商業繁榮。

「蠻」四級統治,「剛」百折不撓,「奴」屈膝顏卑,「鱉」不合實際。

一、元清政權

唐朝之後的中國朝代,先後出現了2個北方少數游牧民族統治中原大地的政權——元、清。

這就似乎說明了「唐朝之後,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變等更是兇猛強悍了。可以完全滅掉中原地區的農耕民族王朝了!」

據說:「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是馬背民族,有著那時非常強悍騎兵的戰鬥力。」

分析:①在唐朝之前,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不也是兇猛強悍的嗎?

②在唐朝之後,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科技、**等方面,並沒有脫胎換骨呀!

在蒙古國的唐代《[, ]特勤碑》上面的突厥文字,寫出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對中原地區農耕民族的看法」,也說明了「北宋、南宋、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二、闕特勤碑

唐朝時期,活躍在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主體是突厥人。

732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年)立於呼舒柴達木湖畔的《闕特勤碑》,記述了後突厥汗國創立者[, ][, ][, ][, ],與其弟闕特勤的事蹟。

《闕特勤碑》是毗伽可汗為紀念闕特勤所立。闕:人名。特勤:突厥貴族子弟的稱號。

《闕特勤碑》正面、左側、右側,碑刻的是突厥文,記錄的是毗伽可汗、闕特勤的事蹟。背面,碑刻的是漢文,是唐玄宗悼念已故突厥可汗闕特勤的悼文。

突厥毗伽可汗在位期間,與唐朝修好。突厥與唐朝有著大規模的互市**。尊唐玄宗為父親。唐玄宗也稱突厥可汗闕特勤為兒子。

《闕特勤碑》突厥文與漢文的銘文,是前所未有的戲劇性對比。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突厥統治者與中原唐朝和平時期的[, , ][, , ](奇怪、怪誕、變化多端)關係。

三、碑文釋義

⒈背面碑文

碑文的背面,是唐玄宗親書的悼文主要內容,釋義為:

闕特勤是可汗的弟弟。可汗就像朕的兒子一樣。

說明了唐朝時期,漢人對於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還是採用了漢代以來的「以夷制夷」策略。

⒉正面碑文

碑文的正面、左側、右側的突厥文字,基本表明:

①突厥鼎盛時期的疆域。突厥和隋唐漢人締結友好關係後。漢人用絲綢、金銀、瓷器、甜言蜜語,吸引草原部族南下,靠近漢人。

②當乙個部落如此接近漢人居住的地方之後,漢人又會非常忌憚,便萌生惡意,不讓草原部族真正聰明、勇敢的人獲得發展。

③漢人「以夷制夷」策略:先用絲綢、金銀,吸引部分草原部族過來。然後,利用這些獲得好處的草原部族,進攻北方其他部落。最終,**了曾經統一下的突厥,使草原陷入了沒落與分化。

⒊國家意識

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開始有民族、國家意識了:

游牧民族應該是乙個有別於匈奴的部族聯盟式的、可以統一管理的整體。遠征其他民族,是一種開疆拓土的行為。

四、原因所在

從唐朝滅掉的突厥之後,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就有了統一的觀念,與疆域的概念,具有了總結歷史教訓的能力。

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有了疆土概念之後,不再僅僅是一次殺擄搶劫就走了。與此相反,中原地區的漢人卻一直沒有認識到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對「國家、體制」的認知變化。

於是,在中國歷史舞台上,就陸續上演了「以夷制夷」的戲劇:

①北宋「助金滅遼,金滅北宋」。

②南宋「助蒙滅金,蒙滅南宋」。

③女真「遣吳滅明,清滅南明」。

這就是唐朝之後,在中國海棠葉的版圖上,脫穎而出「元、清」2個朝代,的原因所在。

唐元中學校教研組集體備課制度

為了讓我校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公升,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最大程度地發揮我校教師的集體智慧型,形成優勢資源共享,建立乙個讓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的教育 學習空間,特制定教研組集體備課制度。1 各教研組內所有教師按時參加集體備課,不得遲到 曠會。2 各教研組不得無故不組織備課。組內備課因故變更的要提前一天上交...

唐元中心小學2023年工會工作總結

2010年度,我校工會工作在上級工會和學校黨支部的領導下,以十七大 工會十五大精神和 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 為指導,以貫徹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為契機,以 爭做六有好教師立足本崗創佳績 為抓手,創新思路 強化措施,求真務實。在全體工會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年初制訂的計畫,為建立和諧校園 平安...

唐家會煤礦副井井筒壁後注漿安全技術措施

編號 tjhfj 華興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副井井筒壁後注漿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施工單位 華煤集團 編制人 賀克瑞 審核人 王成軍 編制日期 2011年12月8日 目錄一 工程概況3 二 施工方案3 三 注漿裝置選型及布置5 四 注漿前的準備5 五 注漿工藝流程及注漿作業5 六 工期與勞動組織8 七 注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