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與曹劌論戰複習答案

2022-11-28 22:30:08 字數 4688 閱讀 6830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解釋字詞舜發於畎畝之中發: 畎畝: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舉:  管夷吾舉於士士:

百里奚舉於市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故:  任:必先苦其心志苦: 『

勞其筋骨勞: 空乏其身空乏: 行拂亂其所為行拂亂 : 所以動心忍性動忍:

曾益其所不能曾: 人恒過恆過:

困於心困: 衡於慮衡:而後作作: 徵於色徵:

而後喻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  法家拂:  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出:

實詞積累

(1)發:起,指被任用 (2)畎畝:田間,田地

(3)舉:任用,選拔,這裡是被選拔 (4)築:搗土用的杵

(5)士:獄官 (6)市:市井之間

(7)任:責任,使命 (8)苦:使…..受苦

(9)空乏:資財缺乏。這裡是動詞,使他受到貧困之苦

(10)拂亂:拂,違背;亂,擾亂;拂亂,使做事不順

(11)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 (12)動(13)忍:使堅韌 (14)曾:同「增」,增加

(15)恆:常 (16)過:犯過失

(17)衡:通「橫」,梗塞,不順 (18)作:奮起,這裡指有所作為

(19)徵:徵驗,表現 (20)色:臉色

(21)喻:了解 (22)入:在裡面,指國內

(23)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24)拂士:輔佐君主的賢士。拂,通「弼」,輔佐。

(25)出:指國外

(2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二、簡答題1、文中列舉的六個人的事蹟,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從他們的事蹟中你能得出什麼啟示?

☆共同點:出身卑微,都是經歷艱苦磨難後,最終成就了作為。

啟示:乙個人若想成就一番偉業,就必須在思想、身體、生活、行為等方面經歷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鍊。

2、文中論述的核心問題是「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而開篇卻不惜筆墨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這六位歷史人物都是在經歷了艱難之後才成就了不平凡事業,開篇列舉這些人物及事例,是為了更有說服力的論述本文的中心論點。

(寫法上:使用排比,文章富氣勢和說服力。)

3、作者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的「大任」指什麼?「是人」指哪些人?

☆「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務。「是人」指前面敘述的六個人,又不限於他們,還包括其他能擔任「大任」的人。

4、「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一句強調了什麼?

☆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就必須先在生活、思想和行為方面經受一番艱苦甚至痛苦的磨難,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和勇氣,磨練意志。

5、文章第2、3段從哪兩個方面論述了本心論點?運用了什麼寫法?

☆從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兩個方面論述的,運用了正反對比的寫法。

6、唐代名臣魏徵認為:帝王心懷憂危,就能任賢受諫;心懷安樂,就會危及國家。這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論述這一論點的目的是什麼?

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目的:先擺事實,舉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業的例子,從中歸納出造就人才的客觀因素,經歷磨難,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再分析說理,說明個人成才的主觀因素,重點論證「生於憂患」,並以一簡練的對偶句,由個人談到治國;說明國家要發展,也要有憂患意識。

最後歸納出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7、文章結尾以「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一句獨立成段在表達上有何作用?

☆這是全文的警策之語。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論證說理之後,水到渠成地推出這個結論。獨句成段,既深化了主題,又更鮮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

8、作者認為「人恒過,然後能改」,你認為能改的條件是什麼?

☆有積極進取之心,不斷的總結犯錯誤的經驗教訓,不斷改正。

9、作者認為成才條件源於主客觀兩種,你是怎樣看待這兩個條件的?

☆成才離不開個人的主觀努力和客觀條件,但主觀條件起決定性作用。它可以改變不利的客觀條件,化不利為有利。客觀條件也不可忽視,有時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0、由本文的題目而聯想到的乙個成語是什麼?

☆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處安思危

11、請寫出至少兩則和本文闡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或相關對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憂患使人生存發展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生無情輕如鴻毛死有義重於泰山

孔仲尼厄演《春秋》,生於憂患

李後主因乃賦離愁,死於安樂

☆ 窮且易堅,不墜青雲之志。

☆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11、環境對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面對艱苦環境的磨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結合文章你說說這其中最關鍵的是什麼?

☆面對艱苦環境的磨難,有的人奮發圖強,有的人意志消沉,關鍵取決於受磨礪者自身,只有自我覺醒,努力戰勝困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反之則會在磨難中消沉、毀滅。

12、人生就是一次遠航,有豔陽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難能一帆風順,當你身處逆境時,這篇文章會給你帶來哪些啟示,你將以怎樣的心態對待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古代先賢歷經苦難,最終取得成功的事例啟示我們,以積極和樂觀的心態,勇敢地迎接困難和挑戰。像乙個遭遇風景的漁夫,充滿著憧憬與希望,包蘊著力量與勇氣,呼吸著成腥的空氣,撐滿帆去搏擊風浪。或像乙隻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風雨的挑戰。

13、2023年的雪災、「5·12」**、青海玉樹**等,一次次考驗著我們的祖國。我們渴望天佑中國,但我們也深知「多難興邦」。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雖歷經滄桑,飽受磨難,但我們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結合課文分析:多難為何能興邦?

☆每乙個時代,每乙個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經受一些考驗。當我們遭受災難之日,也是對國家、民族「苦其心態,勞其筋骨」的磨礪之時。挫折可以使我們團結一心,風雨同舟;災難能使我們民族的鬥志受到激發,凝聚力大大增強,那種戰無不勝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會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刻強有力地凸顯出來。

這樣就能使我們的國家戰勝任何困難,更好地走向興旺和繁榮。

14、有人試驗,將青蛙直接置入溫度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將它置於溫水中,然後慢慢加熱,蛙最終會被與前次試驗相同溫度的水燙死。這個現象說明了文中的什麼道理?

死於安樂。

15、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能否養尊處優,耽於安樂?我們還應有哪些憂患常識?

不能。結合「現代生活競爭日益激烈,個人價值能否實現,民族大業的完成,人類美好的理想等」談自己的看法。

16.本文認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生活的磨鍊,請你根據自己的認識,用個例項驗證這個觀點。

答: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矢志不移,終於打敗了吳國。

17.《格言聯璧》中有一聯:「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文中「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一句表達的是上聯的意思還是下聯的意思?請用自己的話做簡單說明。

答:是下聯的意思。

微禍給人帶來內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讓人奮起有所作為,這正是「福人」之處。

《曹劌論戰》複習資料

一、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名詞用作動詞,賜福

2、一鼓作氣名詞用作動詞,擊鼓。

二、重點字詞解釋:

1.何以戰:憑藉什麼作戰。以:用、憑2.對曰:回答。

3.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安:養;弗:不;專:獨佔。

4.小信未孚:孚:為人所信服。

5.雖不能察:察:明察,弄清楚。

6.齊師敗績:敗績:大敗,潰敗。

7.公將馳之:馳:驅車追趕齊軍。

8.下視其轍:轍:車輪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

9.遂逐齊師: 遂:就,於是。 逐:追擊。

10.既克,公問其故:既克:已經。戰勝。故:原因,緣故。

11.一鼓作氣:作:振作。

12.彼竭我盈:盈:充滿。這裡指士氣正旺盛。

13.難測也,懼有伏焉:測:推測,估計;伏:埋伏。

14.望其旂靡:靡:倒下。

三、翻譯下列句子

1、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來策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2、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能根據實情判斷

3、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衰減了;等到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枯竭了。」

4、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對方的士氣消失了,而我方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齊國。齊國是大國,很難估測,我害怕他們有埋伏。

四、內容理解:

1、 最能體現曹劌參與精神的兩個詞語是: 請見請從

2、曹劌與「其鄉人」的對話是否多餘?請說說你的見解。

答:不是多餘的這一對話,點明了曹劌拜見魯莊公的原因,同時也也表明了曹劌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

3、試從齊、魯雙方分析長勺之戰「齊師敗績」的原因。

答:齊師倚仗強國,沒有講究戰略戰術,沒有把握好戰機;魯國曹劌善謀,魯軍善戰。

4、有人說,「長勺之戰」的勝利,曹劌功不可沒;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魯莊公也有一定的功勞。你的看法呢?

本題是開放題,可從「有功」「無能」或「兼而有之」三個角度來答題,能自圓其說即可。從「有功」方面答:魯莊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虛心聽取曹劌的意見,作為決策者,有一定的功勞。

也可從「無能」方面答: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作為統治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他把戰爭的希望寄託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軍事上的無能,完全依靠曹劌的才能才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也可以把「有功」「無能」結合起來答。

論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原文 孟子曾云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善哉!憂患,乃煉真金之烈火,雖焚身碎骨,無此不能得足赤 安樂,乃緩乾渴之鴆毒,雖可縱一時之慾,無此不能毀平生。會稽山下,越王為囚 朝歌城上,紂王焚身。敗後勾踐,坐飯嘗膽,寐以臥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禮賢下士,厚待臣民,時憂為虜之辱。故三年...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課件總結

孟子 舜 發於 畎畝之中,傅說 舉於 版築之間,膠鬲 舉於 魚鹽之中,管夷吾 舉於士,孫叔敖 舉於海,百里奚 舉於市。故 天將降大任 於是人也,必先 苦 其心志,勞 其筋骨,餓 其體膚,空乏 其身,行 拂亂 其所為,所以 動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人 恆過,然後 能改 困 於心,衡 於慮,而後作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考題全集含答案

1 文學常識本文節選自 孟子 告子下 孟子,名軻,戰國中期人 二 相關成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內憂外患 三 用原文答題 1 體現本文中心論點的句子是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 作者承第一部分 第一段 例證承上啟下得出的結論是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3 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所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