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學童新起點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教案

2022-11-30 21:24:06 字數 5450 閱讀 3675

一年級家長學校教案1

相伴學童新起點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教學目標:

1.幫助家長初步認識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明確參加家長學校的必要性,提高家長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

2.引導家長認識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和後果,理解「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的道理。

3.幫助家長認識幼公升小所產生的變化,了解孩子需要,理解孩子面臨的新環境、新生活、新變化。

4.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入學不適應的表現和問題的成因,掌握讓孩子迅速適應小學生活的家教策略。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體驗法、交流討論法、遊戲感悟法

教學時間:90分鐘

教學物件: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

教學用具:多**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及例項匯入

(一)談話匯入

歡迎各位家長走進久違了的教室,同時,也祝賀大家成為家長學校一年級的學員!

(城區)中華民族歷來重視教育,有著無數的家庭教育典範,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有關家庭教育的專著也比比皆是,如《**規》、《三字經》、《千字文》,這些都體現出重視家庭教育的文化傳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那麼不管老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學校裡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裡折射出來,而學校複雜的教育過程產生困難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家庭、社會、學校緊密相連,三者之間不是加法關係,而是乘法關係,也就是說,只要乙個環節出了問題,教育的結果就可能是零。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開始重新走進課堂,相伴孩子共同學習家長知識,做好孩子的一年級適應期。

(在鄉鎮授課可以故事引入)

這次報告前,我對一年級新生進行了較大範圍的隨機採訪,從孩子們口中,得到了以下資訊:

1.幼兒園不能帶水壺,老師會為小朋友倒水,小學要自帶水壺喝水。(他《老師或家長》助與自理問題)

2.幼兒園的教室貼一些可愛的圖畫,小學的教室貼國旗和一些字,有兩塊大黑板,牆上會貼同學的優秀作業。(開始有競爭)

3.幼兒園上、下課沒有鈴聲,下課時老師會搖鈴鼓,比較慢;小學上、下課有鈴聲,比較快。(開始有課程意識)

4.幼兒園沒有體育課,道德法治課等,只有活動課;小學的課多,有語文、有數學、有體育、有**、有美術課。(課程內容豐富)

5.幼兒園一人一把椅子,8人一小組;小學有了同桌,大家分成一排排地坐。(授課方式不同)

6.幼兒園在學校睡覺,在學校吃飯,小學回家吃,回家睡。(生活習慣改變了)

7.幼兒園老師少,小學老師多。(由課程決定)

8.幼兒園沒作業,小學作業多。(做了作業就沒時間玩)

9.小學老師有個講台,幼兒園的老師是坐在一張大椅子上的。

10.幼兒園以他律為主,小學階段自律的比例增大。

這些都是孩子們自己反應出來的不同,因為有這些不同,所以小學開學時我們看到有的孩子每天高高興興地踏進校門,有的卻哭著、鬧著不上學,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二)ab劇展示與分析

下面,我們通過兩**片來看兩個小故事,一起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去深入進行分析。

1. ppt展示劇情

開學第一天,小腳丫背上新書包,他那神氣活現的去上學的樣子真是讓人喜歡。誰料放學回來的小腳丫卻是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

兩個星期後的一天,小腳丫回家把書包一摔,大哭「我再也不上學了!」

a劇中小腳丫的媽媽的反應是這樣的:(大螢幕出示,並解說)

b劇中小腳丫的媽媽是這樣做的(大螢幕出示,並解說)

2.組織討論並提問:

各位家長,看了我們的ab劇,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你對a劇和b劇裡的媽媽的做法有什麼想法和感受?

什麼原因讓a劇裡的小腳丫越來越不喜歡上學?又是什麼原因讓b劇中的小腳丫越來越喜歡上學呢?

家長討論三分鐘,邀請家長表達觀點。

3.劇情總結

a劇中的媽媽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不能正確面對和解決孩子幼小銜接**現的不適應問題,簡單粗暴的方式導致問題公升級。

b劇裡的媽媽關注到孩子的心理變化,對孩子給予了理解和接納,及時引導,減輕了孩子的壓力,幫助孩子很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二、尋找根源

幼兒園小學大不相同,孩子有孩子眼中的區別,家長有家長眼中區別,比如:

(1)孩子讀幼兒園時,家長總會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孩子讀小學了,家長對孩子評價的標準多了生活習慣和學業成績這些指標,經常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作比較。

(2)孩子讀幼兒園,家長沒壓力,讀小學了,就開始有了壓力,壓力來自老師的追問、老師的眼光、每次考試後鄰居的詢問。(很多家長怕孩子老師打**,怕孩子被留下,因為留堂就是欠作業,免不了老師的冷眼和冷語,老師連家長都批評。)

(3)孩子玩耍的時間少了,埋頭寫作業的時間多了。(作業總是重複)

(4)批評孩子的次數多了,因為總要提醒他寫作業,糾正坐姿等。(孩子玩心太重,無法主動、自覺完成作業)

據上海一所小學統計:大約30%---40%的孩子會在進入小學以後,很不適應,常常在心理上表現得很緊張,醫學上把這種「水土不服」稱之為「適應性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障礙,也可伴有行為障礙或者生理功能障礙,如果家長看不到這一點,慢慢地孩子會退縮、厭學、焦慮甚至是嫉妒等偏差行為,所以,看到這一點的家長朋友們,您的孩子就是幸福的。

(鄉鎮授課時,語言可更通俗一些)

我們今天在座的家長都是剛剛公升級為一年級的家長。孩子們都已經走進一年級近乙個月的時間了,或許有些家長會經常接到老師的**微信通知,「您的孩子在凳子上坐不住」「您的孩子不好好聽課。」「您的孩子管不住自己。

」「您的孩子上學以來就沒有消停過。」尤其是男孩子們。

那麼,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我們家長一定覺得很沒有面子,為了面子批評孩子,嚴重的甚至會打孩子。或許,大家還沒有意識到一點:孩子的種種表現都是因為他還沒有適應小學生活。

那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同樣的孩子,為什麼人家就能適應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尋找根源:

1.年齡相同,成熟程度不同

我國各地的小學入學年齡都規定在六周歲到七周歲,最近這幾年卡的很緊,少一天都不行,這也就有了一大特異現象,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在每年的9月1號可以上學,不惜提前剖腹產。在以乙個確定的出生日期為入學資格的情況下,即使都是六歲,都是六歲半,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同、教養方式不同導致孩子的適應能力不同。於是,在每年的新一年級裡,都有不少孩子磕磕絆絆的走在適應學校生活的路上,而且,我們中國家長有乙個普遍的共性,那就是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心智成熟,都一味地埋怨孩子坐不住,聽不懂,甚至開始給孩子各種壓力,上各種輔導班等。豈不知,孩子不是孩子,只是家長的面子。而且,在孩子心智發展的過程中,男女孩的心智發育也是不同的,女孩與男孩相比較的話心智發育相對更成熟一些。

當然女孩心智發育稍快,也沒有必要提前拔苗助長,還是按規律來,慢慢來,讓孩子可以成熟一點,讓孩子可以穩一點。

孩子到了入學成熟水平的話,在學習和掌握知識,理解教師語言、眼神及動作暗示方面十分迅速,被老師表揚的機會就多一些,同時,教師的積極評價又會影響到其他同學對孩子的積極評價,這樣的連鎖反應,對促進孩子的新學期適應是極好的。反之,那些力不從心的孩子,會有「遲緩、磨蹭、多動、執拗」等習慣問題,慢慢的會降低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評價,後來不能及時補足,孩子破罐破摔的可能極大。

2.年齡相同,邊界意識不同

中國的孩子普遍缺少邊界意識,小時候,穿上褲子以後,連什麼時候撒尿都是大人說了算,我們美其名曰「把尿」,在三歲剛剛知道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時候,我們的孩子還要被大人反覆教育要學會分享。豈不知,三歲孩子真心不喜歡我們的分享,因為那是他的所有權。他的玩具,他有不和別人分享的權利,那是他的不是我們的,我們沒有權利強迫孩子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

就因為我們從小沒有給孩子乙個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自己保護,這是他自己的事情,應該慢慢的為自己負責的意識,才使得孩子從小缺少了邊界意識。

明明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一點也不喜歡學習,回到家先玩再做作業,寫完作業也不會自己收拾書包,到了學校,不是沒帶本,就是沒帶筆,讓老師大大頭疼,媽媽為了孩子少挨批評,常常包辦代替,於是,明明就把媽媽當成了保姆,什麼做不好的事情就找媽媽,什麼找不到的東西就找媽媽,家長們可以想一想,隨著年級的公升高,明明的境況可想而知。

不侵犯孩子的邊界,他自己的房間,自己獨立的王國,不包辦,自己的空間自己收拾。那樣養出來的孩子,是乙個負責任的孩子,無論走到**,我們都喜歡這樣的孩子。因為他「自己為自己負責!

」有邊界意識的孩子,把學習看成自己的事,越學越願意學,沒有邊界意識的孩子,做事情永遠是被動的,沒有主動性。

3.年齡相同,銜接教育不同

一年級上學期的知識,咱們的孩子在幼兒園都學過了,可以說,從智力的角度來講,我們的孩子都準備好了,但是,孩子的其他方面並沒有準備好,比如「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規則意識」等等。我們現在的「4——2——1」家庭模式裡,孩子是小太陽,很少有家長在孩子入學前會對孩子進行生活本能的鍛鍊,大部分被大人包辦小朋友出來的孩子事實被動,以自我為中心,不僅入學適應困難,將來社會適應也很困難。

孩子上一年級了,那些該由小孩子來完成的事情,請大膽的放手吧: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整理書包、自己洗澡、獨立睡覺。孩子自己做得越多,越為自己負責,幼小銜接工作做得越好。

4.年齡相同,家庭氣氛不同

小孩子的感受性很強,家長的說話語氣、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都能讓他們想很多,甚至產生影響。沐浴在愛的陽光下的孩子,安全感足。不是因為爸爸愛孩子,媽媽愛孩子,而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

在家庭關係中,主要有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其他的像婆媳關係等等都是衍生出來的。那麼在這些關係中,你認為最重要的關係是什麼關係呢?不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定海神針,在家庭序位裡,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才可以有好的夫妻關係,父親歸到自己的核心位置上,活成家裡的英雄,疼愛關懷妻子,像大山一樣關懷自己的家庭。

母親安定下來,活成家庭裡的女神,用如水的溫柔仰視男人,這樣家庭裡的孩子才過的踏實。學過數學的都知道,在圖形中,三角形的穩定性最好,在三角形中,等邊三角形的穩定最好。好的家庭關係裡,爸爸媽媽孩子分別位於三角形的乙個角上,爸爸媽媽位於下方,孩子位於最上方,爸爸媽媽穩穩地托住孩子。

家是孩子最後的港灣,不要過於用力的愛孩子,只要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就好了,乙個爸媽互相愛的家庭,肯定是愛孩子的,肯定是會讓孩子獲得越來越多的力量的。有乙個溫暖幸福的家庭,孩子獲得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將來無論走到人生的哪一步,都能順利安然的度過。

有個孩子叫軍軍,上一年級了,老師反映坐不住,多動,聽課質量不高,媽媽一臉的焦慮,當時當軍軍來到我面前的時候,安安靜靜的,並不是乙個混世魔王的樣子,和其他坐不住的孩子不一樣。於是我讓他畫一幅畫,有房子、有樹、有人。孩子畫了極高大的樹,極高大的樓房和小的不能再小的自己,陽光在最角上,透過密密麻麻的樹葉,壓根到不了孩子的身上, 我看到了孩子的孤獨、弱小、被忽視、被漠視。

於是,我引導孩子畫家庭關係三角形,孩子畫出來的壓根不是乙個三角形,爸爸和孩子的關係斷裂了,孩子感受不到爸爸的愛,自己也不愛孩子。我第一反應是離婚了。孩子媽媽說沒有,但是,因為孩子的血型,是爸爸媽媽的血型結合後不相符的血型。

醫學的解釋是發生變異了,孩子的爸媽在結婚前在電子廠打工,孩子在孕育過程中,發生變異了。可是孩子爸爸不接受這樣的解釋,也沒有合理的理由離婚,於是在彆彆扭扭中,一家人糾結的生活著,爸爸很明顯地表達出對孩子的厭惡,無能的男人還不離婚,因為離了他可能還找不到比這個老婆好的女人,但是心結一直在,受苦的就是孩子了。沒有獲得足夠的愛,家庭氛圍的怪異,讓軍軍變成了這個樣子。

軍軍要變好,只能寄希望於家庭氛圍的變化,寄希望於孩子爸爸的改變。

大班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大班幼兒即將公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幼兒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是關鍵所在。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的終結階段,是小學教育的開始階段,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於 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 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二是通過銜接工作對幼兒加深了解做...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幼兒園時代是人生最無憂無慮 充滿快樂的時代,也是孩子從愚昧走向知識與文明的起點,幼兒園時代的歡樂是無限的 最難忘懷的,但它不可能永遠停駐。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即將結束愉快的幼兒園生活進入小學學習。孩子上小學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乙個較重大的轉折點,然而小學的學習生活與幼兒園生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並不向孩子心中...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點選數 2235 作者 張國英 江蘇省蘇州市同里鎮中心幼兒園 2009 03 30 幼兒園時代是人生最無憂無慮 充滿快樂的時代,也是孩子從愚昧走向知識與文明的起點,幼兒園時代的歡樂是無限的 最難忘懷的,但它不可能永遠停駐,隨著三年幼兒園生活的結束,孩子們無可選擇地下次向乙個新的天地,乙個更加獨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