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兒園垃圾分類教育的特點及啟示概要

2023-01-10 10:51:04 字數 4931 閱讀 6334

張淼摘要:垃圾分類是使垃圾減量化、資源化、保障環境安全的有力措施,日本自2023年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政策,成功使日本從「二噁英」汙染大國轉變為「零垃圾」國度;立足教育的視角,日本幼兒園通過實施親近自然的教育、遊戲中學習垃圾分類、主動體驗以及社會實踐等方式進行的垃圾分類教育對培養我國幼兒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和意識,以及熱愛自然的情感有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日本;幼兒園;垃圾分類教育

一、日本幼兒園垃圾分類教育的特點

(一)垃圾分類教育的理念——自然主義

日本幼兒園垃圾分類教育以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為基礎,讓幼兒在愛中學會垃圾分類,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能力。(shan)

自然主義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歸於自然」,即在自然環境中和自然狀態下激發人的天性和能力。幼兒天生就對自然及其元素非常感興趣,例如植物、動物、水、火、土、風等等,他們的情緒和心智都深深捲入其中,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考慮到幼兒的這種天生的定位、好奇和興趣非常重要。[1]日本幼兒園垃圾分類教育以自然主義為教育理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要提供幼兒接觸自然的機會。幼兒對自然的好奇並不能自發地讓他們尊重環境、合理利用自然,教育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幼兒的這份好奇和興趣來引導他們感受自然、熱愛自然,進而保護自然。日本幼兒園通常有較好的自然環境,有很多園所掩映在綠樹紅花中,並且注重讓幼兒進行戶外遊戲和接觸自然的活動。

例如在草叢中尋找昆蟲,觀察它們的形態、習性和生存狀態,在種植區和飼養區鼓勵幼兒積極地探索,幼兒直接參加種植與飼養不僅可以認識觀察,更重要的是通過關心照料動植物學習完成工作任務,培養責任意識和對自然界事物熱愛的情感。[2]

其次,重視情感教育。日本「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會」明確提出:幼兒階段環境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親近自然教育,形成對環境的豐富感知。

環境教育學者賴納·多拉瑟也指出,環境教育「情感基礎第一」, [3]要想讓幼兒真正學會垃圾分類就必須讓他們先學會熱愛自然,了解到亂扔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以及進行垃圾分類的意義,因為只有先熱愛環境,才能保護環境。日本幼兒教育深受自然主義思想影響,鼓勵兒童在大自然中盡情遊戲,主動探索,發展智慧型與情感……使幼兒密切接觸大自然,[4]讓幼兒在大自然中認識自然,感受自然,體驗和欣賞自然的美,激發他們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刪除)總而言之,日本幼兒園的垃圾分類教育從教育理念、環境創設到遊戲活動等無不滲透著自然的因素,努力培養幼兒對自然的熱愛,為垃圾分類教育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垃圾分類教育的方式——寓教育於遊戲中

遊戲是幼兒的生命和存在方式,以遊戲為載體,將垃圾分類的教育內容巧妙鑲嵌其中,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客觀需求。

首先,遊戲的整合性,為垃圾分類教育提供了入口。兒童的遊戲是對現實生活的完整反映,垃圾分類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自然會在幼兒的遊戲中得到反映,不管是角色扮演、表演遊戲,抑或是建構遊戲,都是垃圾分類教育的有效載體,在遊戲中尋找教育的生長點,讓幼兒「習之於嬉」。

其次,玩具和材料是幼兒的「教科書」,也是幼兒進行遊戲的物質基礎。在日本幼兒園經常可以看到廢輪胎做成的鞦韆、廢紙箱搭建的娃娃家、廢報紙折成的帽子、舊瓶蓋做成的飾品……這些玩具和材料都是師生利用廢舊物品共同製作的,在這個充滿創造性和愉悅的製作過程,垃圾分類的內容自然的滲透其中,幼兒在無意間就毫不費力的擴充了自己的經驗。

(三)垃圾分類教育的過程——身體力行

日本對垃圾進行了嚴格的分類,大致可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以及粗大垃圾,每一大類又可分為若干子專案,子專案下還可再分。以橫濱為例,指導垃圾分類的冊子厚達27頁,條款多達518項,且分類極為細緻,譬如「口紅屬可燃物,但使用完的口紅管,屬金屬物。」[5]與此相配套的是種類繁多的分類垃圾桶,幼兒必須學會區別各種各樣的垃圾桶,並把相應的垃圾準確投放進不同的垃圾桶,大班的幼兒必須學會區分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

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機會,譬如扔飲料瓶、報紙、牛奶盒、剩飯等。以日本幼兒園引導幼兒丟放礦泉水瓶為例,正確投放乙個礦泉水瓶需要五個步驟,首先把裡面的水喝乾淨或倒掉,然後將瓶蓋扔進指定垃圾桶,瓶身的塑料薄膜要撕下放進另乙個垃圾桶,最後再把瓶子壓扁(節省空間)放進專門的垃圾桶,倘若幼兒投放錯誤,老師會仔細的指出,並讓他重新投放。幼兒每天都會有很多練習垃圾分類的機會,通過直接參與垃圾分類的過程使幼兒產生具體的、實際的體驗和感受,並在這個過程中使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經驗得到變化、改造、擴充和豐富,垃圾分類的觀念和知識得到內化。

(四)垃圾分類教育的模式——家、園、社通力合作

垃圾分類是應對環境汙染、資源浪費,實現環境可持續的有力措施,關乎全人類的福祉,因此垃圾分類教育應該覆蓋到社會的每乙個成員。在日本已經形成**、企業、民眾全面參與的良性迴圈過程,幼兒園的垃圾分類教育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援。

譬如由環境省發起的兒童環保俱樂部,鼓勵民間自行組織兒童選擇課題從事環保活動,由**提供指導員。這些力量可以更靈活地開展相關活動,如組織兒童到下水道工廠參觀,調查學校游泳池裡的微生物,到市郊收集垃圾,檢測河流和自家排水中的成分。這樣既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又能加深他們對自然的認識;[6] 日本一些知名企業,如豐田等,也會允許學生參觀工廠的汙水處理終端;此外日本還設有博物館、環境未來館、人類與未來防災中心等專門的機構,免費供學生參觀,讓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增加對垃圾分類的了解。

另外,日本的家庭對垃圾分類更是細緻和認真,為幼兒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譬如吃完菜的盤子,要先用報紙擦乾,以防一些不易分解的油脂進入下水道,剩菜剩飯要控乾水分、廢報紙要捆的整整齊齊、牛奶盒子要洗淨晾乾、鋒利的物品用紙包好……幼兒從小生活在嚴格執行垃圾分類標準的家庭環境,耳濡目染,垃圾分類很自然的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日本的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為幼兒提供了一致的、連貫的垃圾分類教育,形成了教育合力,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我國在幼兒園開展垃圾分類教育的必要性

(一)環境安全遭到挑戰——垃圾圍城

過量排放垃圾,且垃圾處理不當對環境、資源和人們的健康生活造成極大的隱患,甚至危害社會和諧。調查顯示,自2023年起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達70億噸,占地約80多萬畝[7],垃圾堆積不僅侵占本已稀缺的土地資源,汙染土壤和地下水資源,並且給周圍居民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據《南方周末》報道廣東東莞某鄉鎮,10年內12人因為附近的垃圾填埋場患癌症去世,該鄉鎮因而被眾多**冠以「癌症村」的稱號。

因此改進垃圾處理問題,減少垃圾總量勢在必行,否則因為垃圾帶來的危機必將要整個社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面對垃圾圍城的困境,有識之士開始呼籲進行垃圾分類,全國範圍內也開展了不同型別的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廣州市2023年4月頒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對個人、單位、都做出細緻、嚴格的要求:「個人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每次50元罰款……」經濟處罰雖然能一定程度上督促民眾積極垃圾分類,但缺乏內在的、自覺性的有效機制,同時需要配套監管機制,安排專門管理人員才能見效,市民和監管人員形成了貓和鼠的關係,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並且垃圾分類沒有真正深入人心,垃圾分類的目標也就難以實現。

(二)垃圾分類教育困境重重——民眾環保意識淡薄

我國垃圾圍城的狀況以及垃圾分類的窘境表明在中國進行垃圾分類的現實困難——民眾環保意識淡薄。民眾缺乏垃圾分類的意識,垃圾混雜的習慣根深蒂固,在推行垃圾分類的過程中需要配備大量的宣傳人員及監管人員,使垃圾分類阻力大,效果差。此外,這也表明對幼兒進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而我國幼兒園階段的垃圾分類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相比於世界其他國家,我國幼兒園垃圾分類教育仍處於起步階段,表現為:第一,幼兒園與企業及社會其他環保單位聯絡較少,缺乏進行有效垃圾分類的環境教育資源。在日本,幼兒園可以帶領幼兒參觀垃圾焚燒廠,親身觀察和體驗垃圾分類與否對垃圾減量和空氣汙染的差別。

第二,垃圾分類教育的目標定位有誤,更多時候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並沒有真正的在幼兒園扎下根來。要想真正發揮垃圾分類對保護環境的作用,需要民眾樹立環保觀念,自覺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幼兒階段的教育是這條道路的起點,然而很多幼兒園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幼兒園目前開展的垃圾分類教育並不是幼兒園根據社會的需要自發進行的,而是來自上級的行政命令,因而它只是集**現於上級檢查驗收時期,檢查結束,那些標語、道具隨即束之高閣,直到下一次檢查的到來。

第三,多數幼兒教師還不具備開展垃圾分類教育的能力和素質,自身對垃圾分類的意義、基本常識還不明確。這就使得幼兒園垃圾分類教育內容沒有針對性,且形式單一,缺乏系統性和滲透性,未融入幼兒的生活和學習中,無法對幼兒產生持久的影響。

(三)幼兒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垃圾分類不僅是一種觀念的樹立,更是一種行為習慣的養成,幼兒期是樹立環保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習慣的關鍵時期。正如陳鶴琴先生曾說的那樣,「從出生到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乙個時期,什麼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在此時期打下基礎,如果基礎打得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建造了。小孩子……對於各種常識也是容易吸收的,各種美德也是容易養成的。

[8] 所以,對幼兒進行垃圾分類的教育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在幼兒時期如果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便會形成持續一生的、穩定的行為,而這正是我們期待的。最後,對幼兒進行垃圾分類的教育還會影響到幼兒整個家庭的行為變化,幼兒會將從幼兒園學到的垃圾分類的知識完整的帶回家庭,並「嚴格」要求父母執行,而父母因為愛和尊嚴則會積極配合,完成家庭內部的垃圾分類。

恐怕除了幼兒之外,也沒有其他人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可以使父母這麼積極和甘願的做出改變,這也是我們對幼兒進行垃圾分類教育的乙個重要原因——尊重兒童,重視兒童的力量。

三、日本幼兒園垃圾分類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一)抓住關鍵期,將垃圾分類教育納入幼兒園教育

垃圾分類教育大致分為兩類,對**而言是改掉舊觀念,養成新習慣;對幼兒而言則是單純的習慣的養成。**在接受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容易受舊有的觀念和不良習慣的影響,阻力比較大,較難取得效果。而幼兒沒有或更少具有不良的經驗,接受垃圾分類更快,模仿性更強,較容易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此外,幼兒期養成的習慣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變成不需要意志維持的本能行為。兩相比較不難看出對**進行垃圾分類所面臨的困難,也凸顯出對幼兒進行垃圾分類教育的重要意義。

「大多數時候,幼兒教育被簡化為只具學習方面的功能,而幼兒教育的其他功能,例如童年、家庭和性別等方面未受到重視……我們應當強調幼兒教育兼顧社會和教育的雙重功能……這些內容都是其他教育體系中所沒有考慮和涉及的」 [9]可見幼兒教育的功能是多樣的,它不僅具有促進幼兒發展的能力,而且在橫向上它聯絡了社會、家庭、幼兒園三個主體並且形成乙個相互聯絡、相互支援的網路系統;在縱向上,它不僅作用於人類的幼兒時期並且指向未來,影響個體一生的發展。因此,將垃圾分類教育納入到幼兒教育的範疇中,必然會對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問題起到重大的作用。

談幼兒園的安全管理及教育

作者 林淑萍 教育藝術 2012年第10期 幼兒是社會上比較弱小的群體,自我保護意識低下,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因此在幼兒園經常發生一些安全事故,給學校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損失。這些頻繁的幼兒園安全事故給人們敲響了警鐘,一定要重視幼兒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減少類似安全事故的發生。一 存在的問題 1 幼兒自...

幼兒園的禮儀教育

摘要 現在許多家長殷切盼望獨苗成材,十分重視孩子的智慧型發展,捨得在智力上投資。但是,智力聰明並不等於學會做人。乙個沒有良好的品德行為 缺乏同情心,冷漠 自私的人,日後將無法適應社會,難以在群體中生存,更談不上為社會服務。由此,從幼兒期加強對孩子的禮儀教育尤為重要。即從小培養孩子的同情心,給予 分享...

《幼兒教育》 幼兒園托班社會教案 不亂扔垃圾

教學資料參考參考範本 撰寫人部門 時間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發展寶寶語言能力和說話的興趣。2 讓寶寶知道不亂扔垃圾以及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活動準備 木偶 小兔,小猴 糖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匯入部分 1 老師 寶寶想到 去玩?媽媽帶你去。寶寶們自由說說。2 律動 開汽車。老師和寶寶們邊開汽車邊自由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