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摹中感受》教學設計

2021-03-04 09:44:00 字數 2598 閱讀 2958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八年級上冊,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臨摹是學習繪畫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大師的作品進行多種形式的模仿,有益於人物畫的學習。

本課從臨摹名畫入手,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主動探索繪畫的多種語言,直接與大師交流。通過本課的學習發展學生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學生的思想及情感。

【學情分析】

七年級下半學期的學生對於「臨摹」兩字並不陌生,但缺少對臨摹的深層次的認識,也極少臨摹大師作品。然而他們有飽滿的熱情和對臨摹的興趣。通過對大師之間臨摹作品的欣賞,感受,分析,通過實踐臨摹他人作品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表現力,使其學會觀察從而進行創作。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在感受名畫美麗的同時了解變體畫,掌握人物的比例關係,能借助名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

2、 技能目標:嘗試臨摹古典繪畫作品,了解大師的技法、風格。通過改變原作的構圖、造型、色調、角度等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 情感目標:感悟變體畫中的創作行為,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什麼是變體畫,變體畫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

難點:學生在「臨摹」中進行自我表現,將自我感受融入畫作中。

【教學準備】

名畫**、畫紙、畫筆、顏料、教學多**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板書:臨摹

提問:什麼稱之為「臨摹」,同學們印象中的「臨摹」是怎樣的?

生討論回答

同學們大都有過臨摹的經歷,之前老師也有讓同學們臨摹書本上的優秀作品來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那麼那些大師們會不會去臨摹別人的作品呢?我們來看一幅作品。

多**展示公尺勒和梵谷的作品《第一步》

提問:這兩幅作品出自那兩位畫家之手?兩幅畫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絡呢?

分析總結,匯入課題:在臨摹中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們以為臨摹只是一味的模仿,而本課的臨摹有別於學生形成的概念,正好形成對比,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入課題。)

二、新授

1、人物比例

提問:同學們在畫人物畫的時候,會遇到一些什麼問題?

這些頭與身體不協調的問題多數是與我們無法控制人物的比例關係所決定的,我們先從大師作品中學一學身體的比例。

多**展示:德加《舞女》

請同學們用書本上13頁教我們的方法來量一量他的比例是幾個頭。

多**展示人體比例圖

總結:為了便於記憶我們將頭與人體的比例歸納成幾句話:站

七、坐五、蹲三半;頭

一、肩二、身三頭;臂

三、腿四、足一頭。

展示:德加《舞女》坐姿、德拉克羅瓦《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

請同學們再次測量,驗證所記口訣。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親自量一量更直觀,更利於永久記憶,不但學會的測量的方法也記住了基本比例。)

2、變體畫

把握好人體比例關係可以使我們畫出的人物畫更寫實更精準,然而畫出好的臨摹作品,要求我們不但具備一定的技法,還要對原作用心去體會,去感受。

請同學們分析《酣睡的收割者全家》的不同版本

多**展示:公尺勒、梵谷、畢卡索作品

討論交流:畫家在臨摹作品的時候只是在複製、模仿嗎?

生回答交流結論。並對公尺勒、梵谷、畢卡索作品的各自特色分析。

總結:梵谷和畢卡索把公尺勒的畫作用新的手法重新展現了出來,畫出了耳目一新的新作品了,這就是「變體畫」,臨摹的變體畫,可以是構圖的改變、造型的改變、色調的改變,也可以是畫質上的改變。這三幅畫具有其畫家各自的繪畫風格,通過自我表現從而有了新的生命。

討論分析學生臨摹畢卡索作品《在沙灘上奔跑的女人》不同版本,學生作品對原作做出了哪些方面的改變?

生交流回答。

總結感悟:臨摹變體畫為我們想大師學習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間,我們可以在大師的作品中選擇一種元素進行改變,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現,讓臨摹這種學習行為演變成一種創作過程。

(設計意圖:大師對大師的臨摹、學生對大師的臨摹的對比分析,使學生在交流活動中體會作品,了解大家對變體畫的感受,加深印象,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三、創作實踐

請同學們,根據課本上任意一幅大師作品為原型,進行一幅變體畫練習。

方法選擇:

1、改變構圖,保留大師作品中的其他元素進行臨摹。

2、在大師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種元素進行改變,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現。

學生繪畫期間多****對大事的臨摹作品,輕鬆的背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一幅大師作品進行臨摹,他們會十分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動力,促使其創作出優秀作品。)

四、展示評價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評及老師點評,學生交流臨摹體會。在回顧交流中加深對繪畫過程的理解,鞏固知識要點。

五、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臨摹變體畫,希望同學們在日後的生活中,對每一幅打動我們心靈的,及其我們的熱情或是引發我們興趣的畫,我們都不妨臨摹一番。

【教學後記】

本節課面對大師的作品,要讓學生領會其創作的技法、風格、特色包涵的情感,還要讓學生能在臨摹個過程中將自己的感受融入進去,所以我不但讓學生學習了基本的人體比例關係,還著重讓其討論分析臨摹作品。在這種欣賞、分析、交流、討論的學習過程中,對變體畫有個清醒的認識,能夠在其後的創作實踐中靈活的運用變體畫的藝術手法。我想,要讓學生畫好變體畫,也要跟他們強調畫好寫實畫的重要性,嚴格的照著原作臨摹的重要性。

因為繪畫技巧不但不會阻礙創作,還會對創作有所幫助。

《觀美景寫感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2 引導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並把當時的感受寫下來。3 有中心,有順序。教學重點和難點 如何恰當地寫出自己的感受 體驗或聯想。教學時間 2課時教學過程 一 文前指導 1 課前布置觀察,寫觀察日記。和父母一起觀...

關於傳統書法教學中臨摹教學

傳統書法教學所涉及的範圍很廣,幾乎涵蓋了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前人早已說過,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是乙個很好的切入點,或可以說是一條捷徑。而這條捷徑走得對與不對,好與不好,其關鍵在臨摹。一 臨摹在傳統書法教學中的地位 臨摹在書法教學至少在本科教學中應處於主導地位並貫穿始終。因為書法物件只有文字,不象繪...

領略名師風采感受教學藝術

寒假裡,我拜讀了 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 這本書,書中詳細地介紹了八位名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特色,有追尋常態下生命課堂的劉可欽老師 抬起頭 往下看,抒寫課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師 展示瘋狂數學和諧魅力的華應龍老師 用智慧型搭建數學樂園 特顯課堂樸素之美的徐斌老師 在細節中體現課堂魅力的林良富老師 使讀者感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