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對策

2021-06-21 00:34:21 字數 954 閱讀 1512

教師評價考核體系自課堂產生之日就開始發展,有效的開展教師評價體系,對於師資隊伍的建設具有重大的導向作用,同時也反映出學校的理念和追求,對學校發展和學生培養具有重要影響[2]。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教師評價體系所存在的問題

1、評價觀念存在偏差

目前評價體系過於強化教師的工具價值和管理物件身份,而忽視教師的個性、尊嚴、素質、潛力等主體價值,對中小學教師教學科研勞動的複雜性、長期性、勞動過程的特殊性、勞動結果的遲效性等缺乏深刻理解。[3]

2、評價標準一刀切

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存在明顯的差異,不同學校、年級、班級、專業、崗位、職稱任教的中小學教師存在自身的差異,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可能會根據個人特點和教學條件等,選用一種適合自己與學生的方式。如果按照統一的標準和方式來評價教師,即使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其結果往往也使得其反。

3、 評價內容過於片面

目前中小學教師評價以「高分率、及格率、合格率」這些量化的數字作為具體的衡量標準,重視績效評價,輕能力、潛能等,重視科研,輕教學,將教研成果、學生成績水平、學生考學數量等與教師評職評崗掛鉤,這樣可能導致一些教師急功近利,重視數量,追求量化指標,重視學生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直接導致學生素質教育的受阻;同時導致有的教師粗製濫造,拼湊抄襲,重視自身才能,而忽視自身道德教育,不利於調動優秀教師的積極性。

4、評價考核不民主

(1)評價者與被評價者地位不平等

評價者具有天生被賦予的權利,他們掌握著評價全過程的主動權,在評價過程中通常採用自上而下的模式,由各級領導與有關委員會決定,缺乏教師的民主參與,被評價者的地位始終是弱者的地位。評價者高高在上,態度傲慢,而被評價者只能聽從評價者,不敢違抗。這不利於評價雙方的坦誠交流,也會讓評價喪失意義。

(2)評價者主觀因素影響

學校教師評價體系不夠民主、公正,評價者可能會受到評價能力、評價視角、人際關係、團體利益等方面的影響,受到先入為主、趨同效應、厚此薄彼等偏差的影響,從而造成實際與結果有所偏差。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課堂教學評價的反思 教育

從世界各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來看,評價的功能和評價的技術等方面都有了本質性的變革。課堂教學評價不再僅僅是甄別和選拔學生 而更多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潛能 個性和創新能力的發揮,使得每乙個學 從世界各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來看,評價的功能和評價的技術等方面都有了本質性的變革。課堂教學評價不...

新課程背景下對評價體系的設想

摘要 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師對於農村中小學的課改實施情況的態度是褒貶不一的。從我個人的實際體驗來說,我認為評價制度的單一化對農村課改的實施有著很大的影響。社會與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如何評價學校,教師如何評價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新課程的實施。雖然頂著 新課改 的光環,但教育行政部門評價學校無不受到考試...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歷史教學與史觀

府谷縣教育科研課題 申報表課題名稱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歷史教學與史觀課題負責人 張志國 所在單位 府谷中學 填表日期 2013.09.01府谷縣教研室編 填表說明 一 本表請用鋼筆認真如實填寫。二 本表一式兩份。三 專案主要研究人員一般在5 8人之間 含專案負責人 預期完成的主要成果包括 專著 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