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2022-03-02 22:25:54 字數 4792 閱讀 3784

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應運而生的新型課程,2023年6月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從小學至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與各學科課程領域有著本質區別的新型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1]。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目標、主要內容以及與相關課程形態的關係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

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經驗性課程。作為一種基本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具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問題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以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

②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比其他任何課程都更強調學生對實際的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

③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向學生生活領域延伸的綜合性課程。作為一種基本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侷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密切學生與自然、社會、生活的聯絡。

④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學層面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而是課程層面的一種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學生的發展開闢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會的廣闊時空。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將成為重建課程文化和學校文化的過程。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獨特功能和價值,與其他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補性。與其他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如下特性:

(1) 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而非在學科知識的邏輯序列中構建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想象」、「創作」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 開放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每乙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乙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其課程目標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它隨著學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

(3) 生成性

每乙個班級、每一所學校都有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規劃,每乙個活動開始之前都有對活動的周密設計,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畫性的一面。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特性卻是生成性,而非預設的。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生成性的集中表現。

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有方向性、更富有成效。

(4) 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的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指導教師只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工作。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目標[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總目標是:

①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②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③形成從自己的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④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⑤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4.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由國家設定、由地方和學校根據實際開發的課程領域。國家著眼於巨集觀指導而研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地方和學校要根據綱要所設定的基本框架規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型別、基本內容和具體活動方案。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織線索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圍繞三條線索進行:①學生與自然的關係;②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③學生與自我的關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應以學生為核心,實現上述三種關係的均衡與整合,最終指向學生個性健全發展。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包括四個領域,具體內容因地方、學校的差異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而不同。

①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各種富有時代感的主題(如環境教育、國際理解教育、價值觀教育等) 都可以滲透於研究性學習活動之中。

②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走出教室,參與社群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通過該學習領域,可以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提公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能力,使學生人格不斷臻於完善。

③資訊科技教育。資訊科技不僅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內容。資訊科技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發展適應資訊時代需要的資訊素養。

這既包括發展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還包括發展學生對浩如煙海的資訊的辨別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資訊倫理。

④勞動與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的多方面發展為目標,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徵的學習領域。強調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並倡導以專案為載體從事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的技術意識和技術實踐能力。

「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資訊科技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國家為了幫助學校更好地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而特別指定的幾個領域,而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全部。除上述指定領域以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包括大量非指定領域,如: 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 、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可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定領域相結合,也可以單獨開設,但課程目標的指向是一致的。

指定領域與非指定領域互為補充,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選擇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內容是由每一所學校根據實際充分發揮其創造性而確定的,各學校在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時需遵循下列原則:

①尊重每乙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注的焦點是:學生關心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哪些真正是學生的問題或課題。幫助每乙個學生確定自己的課題,運用體現其個性特徵的方式展開深度**,對世界獲得自己的獨創性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旨所在。

②體現每一所學校的特色

對任何一所學校而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其學校文化的有機構成,集中體現了學校特色。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選擇應立足於每一所學校的特色,並使其成為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環節。

③反映每一所學校所在社群的特色

學校所在社群的特色是一所學校的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善於挖掘社群中的課程資源和研究課題,引導學生把自己成長的環境作為學習場所,在與社群持續互動作用中、在不斷理解社群中健康發展。

④善於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課題或問題

日常生活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絲毫不亞於學科知識。尊重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問題進行**,努力把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整合起來,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使命。

5.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相關課程形態的關係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明晰它與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綜合課程以及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關係,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有重要的作用[3]。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

從課程目標來看,學科課程的目標在於讓學生掌握系統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在此基礎上發展思維、提高能力,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具有全面性,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能力等綜合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課程內容來看,學科課程所傳遞的主要是人類長期積澱下來的間接經驗,其內容一旦確定,就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圍繞學生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性、綜合性問題來選擇課程內容,側重於直接經驗以及綜合性和應用性知識。

從課程組織和課程結構來看,學科課程注重邏輯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強調學科自身的知識體系和內在邏輯結構,將分門別類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以及學生的思維和認知作為組織課程的基礎。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非邏輯性,它以活動專案和方式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作為組織課程的基礎。

從學習方式和課程實施來看,在學科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接受學習,注重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接受、理解和認知,其實施是分學科或分單元進行。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方式主要是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參與性學習與操作性學習,其實施是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以活動開展為形式。

新課程背景下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幾點做法 藏數班 楊仁青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師 起初我聽了這句話的時候很不理解,為什麼呢?我們做教師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有哪個教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將來能成材,我們是在盡心盡力地教,可他們不學啊?有的時候真恨不得能代...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歷史教學與史觀

府谷縣教育科研課題 申報表課題名稱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歷史教學與史觀課題負責人 張志國 所在單位 府谷中學 填表日期 2013.09.01府谷縣教研室編 填表說明 一 本表請用鋼筆認真如實填寫。二 本表一式兩份。三 專案主要研究人員一般在5 8人之間 含專案負責人 預期完成的主要成果包括 專著 調查...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與實踐

3.促進教學設計的合理化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同時還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設計環節中,教師只注重課上的教學設計,卻忽視了課前設計與課後設計,這在無形中就影響了語文教學的質量。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也更多的目光投到課前設計與課後設計中,從而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