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素質教育的三點反思

2021-07-09 02:33:49 字數 4340 閱讀 1553

廣靈一中王耀霞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人們在認識上自然地把一切問題都歸罪於應試教育,而我卻認為這是缺乏冷靜的思考。為此,筆者試圖就語文素質教育與教學現狀作幾點反思,以求引起同行的關注。

一、把語文素質教育的低效簡單地歸罪於「應試教育」是時髦的託詞。

我們知道,應試教育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立足於公升學的一種應急教育,它以學科知識和技能為中心,以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主,以捲麵分數為一般的教育評價標準,因而是殘缺的教育,其弊端顯而易見。素質教育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啟發學生學會學習,以提高適應社會需要的素質,其教育評價是全面的。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以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為中心,使受教育者都具備社會發展需要的優良素質。

就語文素質教育而言,語文素質應包括:①語文知識素質,含語、修、邏、文、字、詞、句、篇;②語文能力素質,指以思維和語言為核心的聽說讀寫能力;③語文心理素質,含語文學習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及個性心理品格等;④道德素質,含道德觀、價值觀、責任感等;⑤學習素質,指學習習慣和運用學習方法學習語文的能力;⑥審美素質,指能感受、評價、創造美。這六種素質是統一於一身並互為因果的,不可偏廢。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只重視①②項,究其原因是語文教師沒有全面領悟和掌握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外延。

21世紀教育的發展趨勢是由知識型向發展型轉化。發展型的教育是以人的發展為中心,又以人的發展為終極目標的教育,強調學習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活動。學會認知、做事、生存、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

語文教學要適應現代的需要就必須以人的語文素質的發展為目標。我想,我們在嘆息語文教學的低效時,要反思自己所主持的教學的實際情況。無庸諱言,我們連"應試"都搞得不像樣,不能只把責任推給"應試"教育。

今天,大力宣傳素質教育,但素質教育大多只寫在檔案上,掛在口頭上,只停留在開足開齊圖音體美勞等課程上,停留在開設名目繁多的活動課上,停留在取消小學公升學考,就近入學上,沒有幾所學校能真正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因此,試圖就提高知識和能力素質來提高語文的整體素質,這種教育永遠只能是低效的、殘缺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與人們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語文素質教育,應構建"大語文"素質教育。

語文教師要拿起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礎性學科的大旗,為素質教育搖旗吶喊,真正從全方位、六個層面上致力於培養語文素質,而不是找託詞,對"應試"口誅筆伐。

二、把語文素質低效歸罪於「高考」也是自欺欺人的說法。

語文學習評價是語文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語文學習評價要依據學習目標和一定的標準,對學習活動的過程、內容、方法、成效進行科學的價值判斷。它能為教學的各個環節提供反饋資訊,幫助人們對教學進行合理調控,不斷提高學習的質量。

評價主要以考試為主,兼及態度、習慣、心理等學習過程諸要素。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作為檢測教育成效的手段的考試是必不可少的。相反,素質教育更要全面科學地進行教育檢測和評價。

筆者認為,在現行的教育形勢下,作為選拔性考試的高考本身決沒有錯,與之相配套的《大綱》《考試說明》也沒有錯。高考的素質評價功能是基本上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的。高考試題不僅測試語文知識和能力,而且測試學習心理、態度、習慣,測試道德品質、審美品質。

就以2023年高考語文卷作文為例,全國卷作文內容涉及思想認識、品德修養、心理素質等,上海卷作文引導學生關心社會,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作文考查了學生的記敘、議論能力,又考查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鑑賞力。它是從人的發展角度來命題的,是從讀書與做人著眼的。平時不關心社會,平時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沒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高考作文就無話可說,有話也說不好。

筆者認為,《大綱》《考試說明》對語文素質的要求是全面的,六項素質是較具體的,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從教學現狀看,廣大語文教師只著眼於有利於高考的知識、技能,輕實際運用、只著眼於有利於高考的讀寫,輕聽說;重智輕德,重分輕人,一句話,只著眼於有利於少數有希望公升學的學生。這是語文教師急功近利搞"應試",給自己畫定圈子。

這樣戴著鐐銬跳舞,片面地按綱施教,追求教學的短期效應,非但語文素質無法提高,就連"應試"也成績平平。我們不贊成應試教育,決不是要取消考試,而是不贊成以應付公升學為唯一目的的教育活動。我們不能籠統地反對高考,而應努力建構語文素質評價體系。

實施語文素質教育的觀念轉變正在於此。

因此,語文素質教育只能按語文體系和學習主體的智慧型水平,循序漸進,切不可急於求成。在教學中,要明確知識的難點和重點,把握能力培養的落腳點,領會思想品德的滲透點,鞏固學習態度習慣的強化點。欲速則不達,語文素質的提高需長期的學習積澱。

今天,我們要正確把握《大綱》所定的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和各階段目標,正確認識高考的教育評價功能,從學生語文素質全面發展入手,自覺而有序地實施語文素質教育。中學的語文教育是公民的素質教育,而不是選拔教育。但畢竟學生要參加高考,我們要協調好兩者的關係,這不是乙個理論問題,而是乙個實際問題。

儘管高考命題尚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已在推進素質教育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

三、把語文素質教育的少慢差費歸罪於教材和環境也是不負責任的藉口。

我們知道,每一門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有與其相適應的學習方法和其他非智力因素。無論教還是學都需循序漸進。語文知識與能力是螺旋式結構,不同於數理化的線性結構,從初中到高中,同一知識常重複出現,但其能力呈現螺旋上公升的態勢。

因此,語文的前後勾聯少,知識跳躍大。把語文素質教育說成「少慢差費」筆者卻不敢苟同,試問有哪一門學科的教育是多快好省的? 關於教材,既然允許"一綱多本",就大可不必過多指責現行的教材。

分編型也罷,混編型也罷,正如葉老所說的,教材無非是例子。是"例子",就可按材施教,也可重組,也可自選自編。事實上,語文教師往往不善用"例子",不會用"例子",甚至置"例子"於不顧。

平時檢測是以學會教材作為目的,教學往往只靠教參和習題集吃飯。不言而喻,平時教學與高考的考查嚴重脫節,也就出現"語文學不學乙個樣"的怪現象。只要我們冷靜審視,高考涉及的改革、市場、環保、讀書做人、心理素質等,在教材中都有"例子",語文素質的各個要素的培養與訓練,教材中都有規範的"例子"。

筆者認為,在我們還沒有膽量或無力自選自編教材的情況下,倒不如扎扎實實地用好教材這一例子,正如數理化用好例題一樣,不必捨近求遠。應把一味指責的消極態度化為用好"例子"的積極態度。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科學地藝術地處理好語文教材是語文素質教育要承擔的任務。於漪、錢夢龍、寧鴻彬、魏書生等是這方面的典範,他們對教材的處理是科學的,又是藝術的。是科學就可學習,是藝術又難於學習,因此我們是任重而道遠,只能結合自己的實際用好"例子"。

關於環境,不言而喻,學習的環境是學校、家庭、社會。語文學習環境是分散的、不系統的,其內容的廣泛性、方式的多樣性、時空的自由性是其他學科所不具有的。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難度、密集度高,資訊量大,學習主體的學習態度、習慣、心理、品質、方法等都有賴於作為學習主導的教師,學會學習便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

學會學習不單是學習的手段,而且是學習的目的,它包括三個方面:學會學習心理的自我調控(注意力、記憶力等),在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學會基本的學習方法,從根本上掌握學習的鑰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動筆動腦、動口動手等)。作為在校生,直接的環境是校園,是課堂。

對此,筆者認為語文素質教育首先要貼近生活,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要引導學生認識語文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社會,引導學生通過教材和生活積累生活經驗。

2023年高考卷體現常用、實用的特點,作文更是貼近生活、強調張揚"個性",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經歷、感受和認識。如果學生沒有參與生活,沒有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就無法戰勝脆弱,提高心理承受力,就無法適應現代生活。傳統的課堂教學以必修課的教學為中心,教學空間狹小,學與用脫節,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

當今,不純潔的語言,不規範的文字,影視語言的負面效應,都影響並制約語文學習;校園文化又停留在淺層次的娛樂型、康樂型上。因此,要在教學中與一定的生活實際相關聯,使課堂變成師生生活交流的場所,使學生關注生活,學會用語文交際,用語文規範自己的學習行為。

其次要講究教學的方法,按照學習規律,傳授給學生一些常用學習方法,並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終身學習」的經驗。這是語文素質的要旨。我國語文學習傳統經驗多,方法多,在提倡創新的今天,筆者認為千萬別怕繼承,而應大力繼承。

比如積累,古人主張「君子博學於文」,只有厚積才能薄發,而且積累本身就是長時慢效。曾讓高一學生背誦五首唐詩,只有三人背出五首,有十五人只背出一首,且還是「床前明月光」一類的詩。這是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

誦讀,常被冠以「死記硬背」,其實,語文學習不像學習外語那樣在形式結構和形態變化上下功夫,而要在理解領悟上下功夫,注重培養語感,把握語境。毫無疑問,誦讀對提高語言能力和視聽力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是方法,無論是「經驗型」的還是「理論型」的,只要管用,可操作,我們就要勇於探索,使之變成切實可用的方法。

但方法並非靈丹妙藥,訓練法好,但不能因此將「滿堂灌」改為「滿堂練」。只有方法變成學習習慣,才能終身受用。其實,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落後的,學習方法和手段同樣落後。

有的學校曾開設學習方法課,但因理性成分較多,與學習實際脫離,難於學以致用。語文學習環境不好,與我們的學校教學有直接關係,與我們廣大語文工作者有關係,我們沒理由怨天尤人。

因此,我們要埋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要繼承和發揚語文學習的傳統,學習國外其他民族學習母語的先進經驗,關注生活,密切學習與生活的關係,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為改善學習環境作不懈地努力。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語文專題教學反思

作者 葉映霞 神州 2012年第17期 摘要 當前新課標中積極倡導採取認知 能力和情感相結合的模式來開展教學。此種教學方式是我國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性規劃和指導。本文就如何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就如何開展好語文專題教育進行了 並就其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反思。關鍵詞 素質教育 語文專題教學 興趣...

語文素質教育的落實途徑

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任務艱鉅而又複雜。語文教師怎樣去落實語文素質教育的任務,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服務呢?一 更新語文教學觀念,牢固樹立語文素質意識,突出能力培養不放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就是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主要是知識型 模仿型。現代的語文教育,則要求培...

職高語文教學的三點感悟

作者 安江麗 學週刊 中旬刊 2014年第07期一 擺正基礎課位置,調整教學心態 如何定位職高的語文教學,關係到其教學的方向。先看教學物件,職高學生三年後要憑藉所學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求得生存。他們中絕大多數不可能像普高的學生一樣,以後還會受到大學文化氛圍的薰陶。所以職高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