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新景20標隧道施工交流會匯報材料

2021-09-03 04:39:30 字數 4873 閱讀 2376

交流匯報材料

杭新景高速公路20專案部

2023年4月19日

杭新景20標隧道施工交流匯報材料

杭新景20標起點從開化縣楊村鎮獅山村(現合併至雲山橋村)的楊林互通k248+400開始,經過楊林鎮六個行政村(雲山橋、霞光、北坑口、平川、川南、東坑口),止於中塘隧道(k254+800)中間。起訖樁號為k248+400~k254+800,路線長度6.400km。

本合同段隧道1.5座,分別是中塘隧道1109.5m/0.

5座、竹底蓮(連拱)隧道95.5m/1座。目前竹底蓮隧道已開始左洞洞身開挖,目前開挖65公尺,中塘隧道右線仰坡防護已完成,即將開始右線護拱施工。

根據我單位多年施工經驗,總結形成隧道施工質量常見質量通病及施工控制要點,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隧道施工常見質量通病及防治

a、洞內滲漏水

目前,隧道的滲漏水主要表現在牆、拱的滲水、滴水、漏水及路面的冒水。其原因是隧道在施工期間和建成後,一直受著地下水的影響。當地下水壓較大,防水工程質量欠佳時,地下水便會通過一定的通道滲入或流入隧道內部,造成滲漏水。

隧道的滲漏水不僅會降低混凝土襯砌的耐久性,而且會降低隧道內各種設施的功能,惡化隧道內的環境,嚴重時對形成安全以致對結構的穩定造成威脅。

因此,必須根據隧道圍岩和地下水的情況,採取相應的防水設計,並做好每道工序的施工,才能避免隧道滲漏水。

b、襯砌裂縫

隧道拱、牆的裂縫主要有環向的、水平向的、斜向的和網狀的裂縫,其性質分受力和非受力裂縫。

非受力裂縫主要是因混凝土的配合比、洞內溫度的變化,施工養護不及時等原因引起。

受力裂縫產生的原因比較複雜,與結構自身的混凝土強度、作用在隧道襯砌結構上的壓力、隧道圍岩的性質、地應力的大小以及施工方法管理等因素有關。

隧道產生裂縫輕則縮短使用壽命,重則產生毀滅性的破壞。隧道應進行動態施工。由於受技術和資金條件的限制,一般隧道在設計前對一些因素很難準確確定,因此在施工中要隨時觀察掌子面,對圍岩情況進行對比和分析,及時調整和完善設計。

c、拱牆背後脫空

實砌背後存在一定規模的空洞或空洞回填不密實是經常遇到的病害。據雷達檢測表明,拱牆背後脫空現象比較普遍,尤以拱頂脫空較為嚴重,個別甚至達到人可在其中爬行的程度。

引起脫空的原因除管理不力外,超挖過大,未回填或回填不到位,或未採用壓力幫浦送回填混凝土等有關。

牆背脫空使襯砌和圍岩不能形成乙個完整的受力體系,同時對二次襯砌產生一定的威脅,圍岩落石砸穿襯砌的事故也曾發生過。

d、襯砌厚度不足

襯砌厚度包括初襯和二次襯砌厚度。以噴射混凝土錨桿為代表的初期支護是新奧法施工的精髓,初襯的厚度不足將直接影響圍岩整體的穩定,也對二襯施加了壓力。二次襯砌厚度達不到設計要求的現象也比較普遍,有的襯砌厚度達不到設計厚度的二分之一,嚴重削弱了襯砌應有的承載能力。

襯砌層厚度變化趨勢普遍為從牆腳至拱腰到拱頂逐漸變薄,在施工中應特別注重拱頂的襯砌厚度。

e、混凝土澆築質量差

隧道混凝土的澆築質量差,主要表現在有的錯台嚴重,蜂窩麻麵超標,有的強度不足,高散性大。其主要原因是施工單位認為隧道是要裝飾的,因此對澆築工藝的要求不高。

混凝土澆築出現的病害,輕則容易引起滲漏水,重則影響結構的安全。

f、噴射混凝土支護不平整

噴射混凝土支護表面經常出現葡萄狀、波浪狀、丘嶺狀等不平整現象,其原因有的是沒有採用光面爆破,超挖過度引起的,有的是鋪設鋼筋網、格柵拱、鋼拱架不平引起的,有的是噴射混凝土本身的質量引起的。初期支護不平整,對鋪設防水板等防水材料不利。因此,在噴射前,要做好「填平補齊」工作,噴射中要控制好水灰比和噴射距離,噴射後要注意養護和修整。

g、錨桿支護不規範

錨桿支護在新奧法隧道施工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砂漿錨桿、藥包錨桿、中空注漿錨桿、自由式中空注漿錨桿都有不同的要求。其共同存在的問題是錨桿孔內砂漿不飽滿,錨桿墊板不密貼,錨桿方向與圍岩和岩層主要結構角度不合理,拔力試驗頻率不足等。

其原因是對錨桿支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錨桿施工的工序較複雜等。錨桿支護不到位,就違反了新奧法的基本原則,就不能充分利用圍岩的自支護能力,這將對隧道的整體穩定帶來影響。

h、限界受侵

建築限界是保證車輛安全通過隧道的必要斷面。限界受侵不僅有隧道高度、寬度受侵,也有初期支護變形侵入二襯空間的現象。

有的隧道在施工過程中,遇到鬆軟地層等情況,為了保證施工安全和避免塌方,倉促襯砌,忽視斷面界限,使建築限界受侵。有的是襯砌混凝土在澆築過程中,模板的強度、剛度不足,出現走模,導致限界受侵。

i、路面抗滑效能差

隧道路面採用瀝青混凝土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為好,目前還是乙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有人認為瀝青混凝土路面洞內除潮濕,漫反射率低外,還有乙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遇火災會產生有毒氣體,因此目前一般採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效能衰減較快。

其原因一是工藝問題。如採用拉毛壓槽,切紋工藝不到位,方法單一等;二是養護問題。隧道內空氣流動慢,汽車尾氣的油煙沉積在路面上,使路面逐漸形成油膜;三是材料問題,如路面澆築混凝土的配合比不當,表面灰漿厚,路面磨損快。

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摩擦係數,是車輛安全執行的重要保障,疑似因摩擦不足引起車毀人亡的事故也屢見不鮮。

j、通風照明不良

在部分運營隧道中,由於通風、照明不良,使隧道中有害氣體濃度超限,洞內照明昏暗,影響司乘人員健康和視線,威脅行車安全。

造成隧道通風與照明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設計欠妥;器材質量不佳;運營管理不善。

對長隧道、特長隧道的通風照明應精心設計,合理布局,必要時應設立監控系統。

第二章隧道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a、隧道施工施工質量通用控制要點

1、所有用於永久工程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均需遵循合同檔案、強制性標準、規範、設計等的質量要求。

2、棄碴場、運輸道路、管線、機械裝置停放、拌和站、料場、生產、生活用房、排水系統等應合理規劃布置,其規模、質量、措施應滿足生產和安全、環保要求。其選址應選在安全地方,嚴禁在洪水、泥石流、滑坡、坍塌、起吊機具等危險源處設定,嚴禁將高位水池建在洞頂。

3、洞內控制點應定期複核,1000m以上隧道每開挖600m應複核一次。一般每半年複核一次。

4、施工是隧道內的通風、照明、和排水要滿足規範和相關要求。

b、隧道施工質量總體控制要點

1、洞口設定應符合設計要求。

2、必須按設計設定洞內外的排水系統,不淤積、不堵塞。

3、隧道拱部,牆部,裝置洞、車型橫通道、人行橫通道不滲水;路面乾燥無水。

4、車行道寬度滿足規定值或允許偏差±10mm,隧道淨總寬和淨高均不小於設計值,隧道偏位和路線中心線與隧道中心線的銜接為規定值或大於允許偏差20mm;邊仰坡不大於設計值。

c、隧道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一、幾個基本概念

岩體分級:以土木工程為物件,將岩體集合體(岩體)分成不同的若干級別。

圍岩壓力:隧道開挖後,因圍岩變形或鬆散等原因,作用於洞室周邊岩體或支護結構上的壓力。

新奧法:新奧法是應用岩體力學的理論,以維護和利用圍岩的自承能力為基點,採用錨桿和噴射混凝土為主要支護手段,及時地進行支護,控制圍岩的變形和鬆弛,使圍岩成為支護體系的組成部分並通過對圍岩和支護的量測、 監控來指導隧道和地下工程設計施工的方法和原則。

二、隧道施工現場圍岩級別判定

1、圍岩級別判定的重要性

影響結構安全影響生產安全成本易公升高影響工程進度

規範規定在詳測階段和施工設計階段,特別是施工期間必須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級,並應根據勘測測試資料和開挖揭露的岩體,觀察量測資料,對初步分級進行檢驗和修正,確定圍岩詳細分級。

二、 隧道施工工序質量控制要點

a、明挖隧道

1、明挖隧道一般開挖採用梯段爆破,分層開挖,邊開挖邊支護,人工配合機械逐層開挖,開挖方法採用自上而下分層分台階進行,台階高度2~3公尺,石方採用弱爆破,挖掘機、裝載機裝碴,自卸汽車運碴。

2、原材均需遵循合同檔案、強制性標準、規範、設計等的質量要求。

3、明洞與暗洞連線良好,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

4、防水卷材無破損,接合處無氣泡、摺皺和空隙。

5、回填應兩側同時進行。

b、洞門

隧道洞門應在隧道開挖的初期完成,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l 基礎必須置於穩固的地基上 ,虛渣、雜物、風化軟層和水泥必須清除乾淨。

2 洞門端牆的砌築與回填應兩側對稱進行,不得對襯砌產生偏壓。

3 端牆施工應保證其位置準確和牆面坡度滿足設計要求。

4 洞門襯砌完成後,其上方仰坡腳受破壞時,應及時處理。

5 洞門的排水設施應與洞門△程配合施工,同步完成。

6 洞門的排水溝砌築在填土上時,填土必須夯實。

c、邊仰坡防護及排水

洞口開挖和進洞施工宜避開雨期、融雪期及嚴寒季節。

邊坡和仰坡以上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應清除或加固。

在不良地質地段,應在進洞前按設計要求對地表及仰坡進行加固防護。

洞口邊坡及仰坡應自上而下開挖,不得掏底開挖或上下重疊開挖。洞口有鄰近建築物時,應採取微震動控制爆破。當地質條件不良時,應採取穩定邊坡和仰坡的措施。

應隨時檢查邊坡和仰坡的變化狀態,發現不穩定現象時,應及時採取措施,保證施工安全。

洞口邊、仰坡排水系統應在雨季之前完成。

隧道排水應與洞外排水系統合理連線,不得侵蝕軟化隧道和明洞基礎,不得沖刷路基坡面及橋涵錐坡等設施。

應對地表沉降和拱頂下沉進行監控量測,並適當增加量測頻率。

洞口永久性擋護工程應緊跟土石方開挖及早完成。地基承載力應滿足設計要求。

洞口開挖和進洞施工宜避開雨期、融雪期及嚴寒季節。

邊坡和仰坡以上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應清除或加固。

在不良地質地段,應在進洞前按設計要求對地表及仰坡進行加固防護。

洞口邊坡及仰坡應自上而下開挖,不得掏底開挖或上下重疊開挖。洞口有鄰近建築物時,應採取微震動控制爆破。當地質條件不良時,應採取穩定邊坡和仰坡的措施。

應隨時檢查邊坡和仰坡的變化狀態,發現不穩定現象時,應及時採取措施,保證施工安全。

洞口邊、仰坡排水系統應在雨季之前完成。

隧道排水應與洞外排水系統合理連線,不得侵蝕軟化隧道和明洞基礎,不得沖刷路基坡面及橋涵錐坡等設施。

應對地表沉降和拱頂下沉進行監控量測,並適當增加量測頻率。

20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規定

4.4.1 應對施工現場的出渣 進料 材料堆放應妥善布置,棄渣場地的設定不應對堵塞河流 農田毀壞造成影響。a 從業人員進行身體健康的檢查 b 作業場所的環境狀況 環境影響 地質狀況等 進行檢查 c 作業面的安全狀況 掌子面的穩定性 已初支的工作面是否異常 進行檢查 d 施工裝置 設施完好狀況 風鑽鑽...

隧道施工安全措施20條

13 峒內通風系統應做出設計,採取綜合防塵措施,定期測試粉塵和有害氣體濃度。通風設施制定維修使用制度,專人負責。通訊裝置應優先安排,保證及時 到位。14 成峒地段,供電線路必須正規架設。未成峒段必須採用低壓照明 動力線電纜供電,並應固定位置架空敷設。15 爆破器材應建立嚴格的領用 退庫制度,嚴禁庫外...

隧道施工安全措施20條

1 隧道施工應作為安全標準工地建設的重點,認真編制工地安全實施標準,全面規劃,合理安排,規範指揮行為 作業行為和現場生產設施,實施標準化管理。2 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要按照 規範 安規 和設計要求,結合地形 地貌和水文地質條件,科學選定開挖 支護 襯砌方法和工藝,制定詳細具體的安全技術措施。施工中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