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使用的基本常識

2022-06-16 03:42:02 字數 3628 閱讀 1357

顯微鏡的使用專題

(一)顯微鏡結構圖:

1.鏡座:穩定鏡身。

2.鏡柱:支援鏡柱以上的部分。

3.鏡臂:握鏡的部位。

4.載物台:放玻片標本的地方。**有通光孔,

兩旁各有乙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

察的物體。

5.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

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光圈用來調節

光線的強弱:

6.大光圈:光線強,視野亮,當光線過弱需要強光

時使用。

7.小光圈:光線弱,視野暗,當光線過強需要弱光

時使用。

8.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上來。

其兩面是不同的,包括平面鏡和凹面鏡。平面鏡:反射的光線較弱,當光線過強需要弱光時使用;凹面鏡:

反射的光線較強,當光線過弱需要強光時使用;一般情況下,光圈和反光鏡配合使用,以確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線。光線強用小光圈和平面鏡;光線弱用大光圈和凹面鏡。

9.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10.目鏡:直插式,長度和放大倍數成反比。

11.物鏡:螺旋式,長度和放大倍數成正比。

(二)顯微鏡使用步驟:

1.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置於胸前,鏡筒朝前,鏡臂朝後,把顯微鏡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實驗台上,鏡座後端距桌邊五厘公尺左右。

2.對光: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公升,然後用拇指和中指轉動轉換器(切忌手持物鏡移動),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當轉動聽到碰叩聲時,說明物鏡光軸已對準鏡筒中心)。

轉動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向目鏡內注視(右眼睜開),同時轉動反光鏡,將反光鏡轉向光源,使視野亮度均勻合適(看到乙個明亮的視野)。

3.放置玻片標本: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台上,一定使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將所要觀察的部位置於正對通光孔的中心,用壓片夾壓住。

4.使用低倍物鏡觀察:雙手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同時兩眼從側面注視物鏡鏡頭,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約2~3mm為止(注意不要讓鏡頭與蓋玻片接觸,以免損壞鏡頭或標本片),然後左眼注視目鏡內,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公升,直到看清物象為止。

如果一直看不到物象,說明觀察目標沒有正對通光孔中心或者鏡筒上公升過快超出觀察範圍,則應根據具體情況重新操作。如果不清楚,可以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如果物象不在視野中心,可移動裝片,將其調到中心(注意移動玻片的方向與視野物象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

如果視野內的亮度不合適,可通過轉動遮光器調節光圈大小來改變亮度。

5.高倍物鏡的使用:一定先將要進一步觀察的標本或部位調到視野的正**,同時把物象調節到最清晰的程度,然後轉動轉換器調換成高倍物鏡。

轉換高倍鏡時轉動速度要慢,並從側面進行觀察,如果高倍鏡頭碰到玻片,說明低倍鏡的焦距沒有調好,應該重新操作。轉換好高倍鏡後,用左眼注視目鏡,此時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並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後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細準焦螺旋一般轉動半圈到一圈,物象就清楚了。切勿使用粗準焦螺旋)。

6.實驗完畢,把顯微鏡外表擦拭乾淨。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送回原處。

(三)顯微鏡知識歸納:

1.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指的是長度或寬度,而不是面積和體積。顯微鏡總的放大倍數等於目鏡的放大倍數和物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

【例1】用顯微鏡觀察某標本時,已知目鏡的放大倍數為10×,物鏡的放大倍數為40×,則物像的放大倍數為a )

a.長度和寬度均放大400倍b.面積放大400倍

c.長度或寬度放大40倍d.體積放大400倍

解析:顯微鏡觀察物像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並且放大倍數是長度或寬度,不是面積和體積。

2.視野及映象亮度:視野是指一次所能觀察的被測標本的範圍。映象亮度是指視野裡所看到的像的亮暗程度。

3.任何需要觀察的標本都要先用低倍鏡觀察。

原因:①低倍鏡視野相對大,便於找目標;②易調節,防止鏡頭與裝片相碰。

4.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及標本距離的關係:

【例2】 如圖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①②③④⑤是操作顯

微鏡的幾個步驟。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物件,由視野(1)到視野

(2)時,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c )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 ②轉動細準焦螺旋 ③調節光圈 ④轉動轉換器 ⑤移動玻片

abcd.④⑤①②

解析:用低倍鏡觀察物像後,換用高倍鏡觀察時,首先要移動裝片,把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然後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由於進入高倍鏡的光線少,因此要調大光圈。

最後調節細準焦螺旋,以看清物像。

5.視野中物像與標本移動的關係:

視野中某觀察物件位於左下方,如果要移到**,應將裝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動(同向移動)。原因是視野中物像移動的方向與切片移動的方向相反。

6.放大倍數的擴大縮小與視野裡細胞數量的變化。

例:目鏡5x、物鏡4x、視野**有一排細胞共15個。若把物鏡換成10x,則細胞數目為6個,因為視野中的細胞數目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若目鏡5x,物鏡4x,視野中共有50個細胞,再把物鏡換成10x,則視野中有8個細胞。因為視野中看到的實物的範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

7.汙點判斷:玻片移,汙點移,則汙點在玻片上;物鏡換,汙點移,則汙點在物鏡上;目鏡轉,汙點移,則汙點在目鏡上。

【練習】

1、物鏡放大倍數越高,鏡頭長度就越長 ,與玻璃片的距離也越近 。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越大 ,個數越少 ,視野亮度將變暗 (填變亮、變暗、不變)。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越小 ,個數越多 ,視野亮度將變亮 (填變亮、變暗、不變)。

2、p在顯微鏡中看到的像是 d (填像的形狀),如像在視野的左上方,要把它移到視野**,裝片應向左上方 (填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移。

3、要使顯微鏡視野的明暗發生變化應調節反光鏡或光圈 ,要使視野的清晰度發生變化應調節細準焦螺旋 。

4、有一台顯微鏡中有目鏡三個分別是5×、10×、12.5×,物鏡二個10×、40×,則這台顯微鏡的最大放大率為 500 倍,最小放大率為 50 倍。使用顯微鏡時一般先選用低倍鏡 (填高倍鏡、低倍鏡),然後使用高倍鏡 (填高倍鏡、低倍鏡)。

在從低倍鏡換用高倍鏡時視野將變暗 (變亮、變暗),細胞數目變少 ,細胞個體變大 。

5、在一台顯微鏡中用5×目鏡和10×物鏡看到如右圖的細胞,如果

用10×目鏡40×物鏡時將會看到 1 個細胞。

6、顯微鏡的成像放大原理:光線反光鏡遮光器通光孔標本(一定要透明) 物鏡的透鏡(第一次放大成倒立的實像 ) 鏡筒目鏡(再放大成虛像 ) 眼

7、英國科學家胡克於2023年首先發現了細胞,他當時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了木栓的切片 ,但他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細胞的細胞壁 。

8、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過程中,如欲旋轉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放下,需從側面看著物鏡的目的是( c )

a.為了使顯微鏡對好光 b.使物鏡降至適當高度,以便使被觀察物恰好對準物鏡

c.防止物鏡碰到玻片,造成損壞 d.使物鏡降到剛好可看清物體像的高度

9、操作顯微鏡時,若由低倍鏡轉到高倍鏡時,不可有何動作:( b )

a 、轉動細準焦螺旋b、 轉動粗準焦螺旋

c、調節光圈d、 使放大的部位置於** 。

10、 在顯微鏡底下觀察,若要看清被觀察物的左方,請問玻片應往哪個方向移動? ( a )

a、左方 b、 右方 c、 上方 d、 下方。

顯微鏡的使用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步驟 取用和放置使用時首先從鏡箱中取出顯微鏡,必須一手握持鏡臂,一手托住鏡座,保持鏡身直立,切不可用乙隻手傾斜提攜,防止摔落目鏡。要輕取輕放,放時使鏡臂朝向自己,距桌邊沿5 10厘公尺處。要求桌子平衡,桌面清潔,避免直射陽光。開啟光源開啟電源開關 放置玻片標本將待鏡檢的玻片標本放置...

顯微鏡的使用

二 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一 提出問題 饅頭在口腔中會變甜是否與牙齒的咀嚼 舌的攪拌及唾液的分泌有關?二 作出假設 饅頭在口腔中會變甜與牙齒的咀嚼 舌的攪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關。三 設計實驗 材料用具 新鮮饅頭塊 唾液 試管 碘液 燒杯 量筒 培養皿 試管夾 試管刷 熱水 溫度計等。方法步驟 1 取新鮮...

顯微鏡的使用

一 顯微鏡的結構 光學顯微鏡 以下簡稱為顯微鏡 是用來觀察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結構的。雖然電子顯徽鏡已經問世,但是,在目前一般的科學研究和教學中,顯徽鏡仍然是重要的 較為精密的生物觀察儀器。為了正確操作 妥善保管和維護顯微鏡,使之延長使用年限,作為中學生物教師,必須了解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一架顯徽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