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數學思維的轉換

2022-08-27 13:18:05 字數 1365 閱讀 9637

小學生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是以算術思維為主的,但伴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從算術思維過渡到代數思維是每乙個學生必須面對的。這個過渡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都將是一次挑戰,而且這個過程的長短對不同的學生而言也會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重視對學生代數思維的培養。正如吳正憲老師說的,「揪著今天,你得想著明天,老師心中得一定有整個小學數學階段中對知識網路和知識的發展很清晰,這樣才能自覺地幫助學生,奠定好基礎,為學生後續發展最準備。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從算術思維過渡到代數思維呢?從吳老師的講座裡找到了答案!

吳老師站在一線老師的陣營,講到了我們一線老師最頭痛也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她以怎樣引導學生認識方程為例,講述了數學教學中如何從算術思維過渡到代數思維。首先,她向我們提出了三個問題:

能順利辨認方程的樣子就是認識方程了嗎?

能流利地說出方程的定義就是理解方程思想了嗎?

方程是個建模的過程,怎樣幫學生建立好這個數學模型?深刻理解方程的意義?

那什麼是方程呢?數學教科書說「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作為老師,讓學生記住這句話,應該不是一件難事。

但是真正建立方程思想卻需要乙個漫長的體驗、理解、感悟的過程。在教學中,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學生往往片面認為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

於是,找字母、找等號成了學生判斷方程的標準。難道未知數等價於字母嗎?

「核桃質量+20=50」,「20+□=100」 ……

這些就不是方程嗎?式子中的「文字」、「符號」都是學生在接受用字母表示數之前很重要的認知基礎。學生為什麼在學習方程時更多的偏向於字母呢?

偏重於字母就說明學生的認知已經達到更高的抽象層面了嗎?從學生不接受等式中的文字和圖形符號,可以推斷學生對用字母表示數理解還比較片面,對代數思想沒有達到較深刻理解的地步。既然學生對參與在等式中的字母感受得還不夠,我們也可以推測,學生在一些情境中尋求等量關係列方程顯得困難是相對必然的現象了。

所以,作為全國小學數學名師,在教學方程時,她給我們提出了三點建議:

1、 準確把握內容定位,正確理解其價值。

2、 有效開發教學資源,為學生從算術思維向代數思維的過渡做好鋪墊和孕伏。

3、方程思想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心地做好過渡。

具體到教學《認識方程》一課時,她也給我們提出了三點建議:

1、讓抽象的直觀起來。充分利用天平模型,幫助學生理解等式性質。

2、讓枯燥的生動起來。創設豐富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學會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讓孤立的聯絡起來。在方程與現實世界的聯絡中,幫助學生認識方程

聽了吳正憲老師的講座,真好比是吃了一頓豐盛的教學大餐,令人久久回味。使我又一次深刻感受到了名師專業引領的風采,在培訓中提公升我們的思考,在思考中提公升我們的培訓智慧型……也讓我有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公升,努力做實踐的思考者,思考的實踐者!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

教育學將思維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廣義的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概括的間接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事物間規律性的聯絡,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狹義的思維是心理學意義上的思維,專指邏輯思維。而數學思維是人腦和數學物件 即空間形式 數量關係 結構關係 互動作用並按照一定的思維規律認識數學內容的內在理性活動。...

小學生數學思維與興趣的培養

摘要 在數學教學中,有目的 有計畫 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興趣與思維是相輔相成的,不應該分開來談。這樣有助於學生發現事物的新要素,並進行探索創造。只有對學生產生了興趣,對學習的反映思路也才最清晰。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善於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應在興...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

摘要 數學是思維的產物,任何數學知識都是思維的結晶。數學思維具有一般思維的特徵,即數學思維的品質。數學思維品質是衡量學生數學思維質量的重要指標,它決定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作者結合教學實際,闡述了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引導概括 一題多解 手腦並用 開放空間 克服盲從等方法,培養小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