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複習動量

2023-01-01 13:18:03 字數 4252 閱讀 8718

第五章動量

一、知識目標

二、能力要求

1.知道衝量是向量,會計算力的衝量和判斷衝量的方向.

2.知道動量是向量,會計算物體的動量和判斷動量的方向;會計算物體動量的變化量.

3.理解動量定理,並能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現象、處理相關問題.

4.理解並掌握動量守恆定律的適用條件,會運用動量守恆定律處理**、碰撞、反衝等問題.

5.會將動量守恆定律與能量守恆定律結合處理相關力學問題.

三、解題示例

例1 如圖所示,乙個固定斜面的高為h、傾角為α.質量為m的小球由頂端靜止釋放.不計小球與斜面之間的摩擦,在小球從開始運動滑到底端過程中,重力、彈力、合力的衝量各是多大?

分析:小球從光滑斜面下滑過程中,做勻加速運動,小球受到的重力、彈力及合力都是恒力.

解:小球受力示意圖如圖所示.小球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a=gsinα

小球從開始運動滑到底端過程經歷的時間

彈力fn=mgcosα

合力f合=mgsinα

重力的衝量為

彈力的衝量為

合力的衝量為

討論:合力的衝量可以有兩種方法求解,一種是先求合力,再乘以時間t;另一種是先求分力的衝量,再求分力衝量的向量和.

例2 質量為60kg的人,不慎從高空支架上跌落,由於彈性安全帶的保護,使他懸掛在空中.已知安全帶原長為5m,緩衝時間(從安全帶伸直到速度減為0的時間)是1.2s,求安全帶在1.2s內受到的平均拉力大小是多少?

(假設人始終在豎直方向運動)

分析:人從高空跌落的過程可以分為兩階段,開始5m內安全帶沒有繃直,人做自由落體運動.安全帶繃直後,人在重力和安全帶拉力的共同作用下速度減為零.由於求安全帶的平均衝力大小.所以可以使用動量定理進行求解.

解:設物體自由落下5m時的速度為v,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得

在安全帶緩衝的過程中,以向下的方向為正方向,則

mgt2-ft2=0-mv

解得平均拉力

討論:(1)應用動量定理解題時,注意不僅要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還要進行動量及衝量分析.另外,動量和衝量都是向量,對於在一條直線上運動的物體,一定要先選定正方向.

(2)人受到的拉力是變力,加速度變化,用牛頓運動定律不好處理,用動量定理較為方便.

例3 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長為l的長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質量為m的小木塊a,m<m.現以地面為參照系,給a和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開始向左運動,b開始向右運動,但最後a剛好沒有滑離b板,以地面為參照系.

(1)若已知a和b的初速度大小為v0,求它們最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塊a向左運動到達的最遠處(從地面上看)離出發點的距離.

解法1:以向右為正方向.

a剛好沒有滑離b板,表示當a滑到b板的最左端時,a、b具有相同的速度,設此速度為v,經過時間為t,a和b的初速度的大小為v0,則據動量定理可得:

對aft=mv+mv0

對bft=mv-mv0

解得:,方向向右.

a在b板的右端時初速度向左,而到達b板左端時的末速度向右,可見a在運動過程中必須經歷向左做減速運動直到速度為零,再向右做加速運動直到速度為v的兩個階段.設l1為a開始運動到速度變為零過程中向左運動的路程,l2為a從速度為零增加到速度為v的過程中向右運動的路程,l0為a從開始運動到剛好到達b的最左端的過程中b運動的路程,如圖所示,設a與b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為f,則由動能定理可得:

對於b對於a

由幾何關係l0+l2=l

由聯立求得

解法2:

a剛好沒有滑離b板,表示當a滑到b板的最左端時,a、b具有相同的速度,設此速度為v,a和b的初速度的大小為v0,則據動量守恆定律可得:

mv0-mv0=(m+m)v

解得:,方向向右

對系統的全過程,由能量守恆定律得

對於a由上述二式聯立求得

討論:(1)從上述兩種解法中,解法2簡潔明瞭.在解決動力學問題時,應注意方法的選取.

(2)本題也可以使用牛頓運動定律求解.

【例11】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長為l的長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質量為m的小木塊a,m<m.現以地面為參考係,給a和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如圖),使a開始向左運動、b開始向右運動,但最後a剛好沒有滑離b板.以地面為參考係,

(1)若已知a和b的初速度大小為v0,求它們最後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塊a向左運動到達的最遠處(從地面上看)離出發點的距離.

【分析】(1)把a、b兩物體作為乙個系統,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摩擦力為內力,系統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相互作用的任一時刻都遵守動量守恆定律.a恰好有滑離b板,表示a到達b板左端時,兩者具有共同的速度.

(2)小木塊a的對地速度從最初向左的v0變到最後向右的共同速度,必是先向左減速至零,後向右從零加速.在這個過程中,水平方向僅受摩擦力作用,根據動能定理(或牛頓運動定律)即可求解.

【解】(1)設a、b兩者最後的共同速度為u.

取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定恆得

mv0-mv0=(m+m)u.

所以最後的速度大小為

由於m>m,u<0,最後的速度方向向右.

(2)設小木塊a從向左的速度v0減速到零通過的路程為s1,從速度為零向右加速到共同速度u通過的路程為s2,如圖(a)所示.在這兩個過程中,作用在小木塊a上的摩擦力f的方向始終向右如圖(b)所示.

對小木塊a,由動能定理得

長木板b則一直向右運動,設它從開始運動到兩者獲得共同速度u經過的路程為l,同理由動能定理得

或又由幾何關係可知

聯立式(1)~(4),並代入u的值,即得小木塊向左運動的最遠處離出發點的距離

【說明】本題也可以利用v-t圖求解.

通過對a、b兩物體的運動過程和受力分析可知,兩物體在水平方向受到大小、方向恆定的摩擦力作用,分別作著加速度大小、方向恆定的勻加速運動,它們的v-t圖都是一條傾斜直線,達到共同速度後一起作勻速運動,是一條平行t軸的直線.

若以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則a、b開始運動的速度分別為-v0,v0,它們的v-t圖如圖中ac和bc所示.圖中d點對應的時間t1表示a從v0減速至零的時間;e點對應的時間t2表示兩者從開始運動到達到共同速度的時間.三角形oad的面積表示a向左運動達最遠處距離(soad=s1),三角形cde的面積表示a的速度從零起向右加速至u通過的距離(scde=s2);梯形obce的面積表示木板b從開始運動到與a相對靜止右行的距離(sobce=s).

三段距離之間有關係式

又由△cde∽△oad,

聯立式(1)~(5),同樣可解得

例4 如圖所示,一對雜技演員(都視為質點)乘鞦韆(鞦韆繩處於水平位置)從a點由靜止出發繞o點下擺.當擺到最低點b時,女演員在極短時間內將男演員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後自己剛好跳回到高處a.求男演員落地點c與o點的水平距離s,已知男演員質量m1和女演員質量m2之比.鞦韆的質量不計,鞦韆的繩長為r,c點比o點低5r.

分析與解:

設分離前男女演員在鞦韆最低點b的速度為v0,由機械能守恆定律,

設剛分離時男演員速度的大小為v1,方向與v0相同;女演員速度的大小為v2,方向與v0相反,由動量守恆:

(m1+m2)v0=m1v1-m2v2

分離後,男演員做平拋運動,設男演員從被推出到落在c點所需的時間為t,根據題給條件,由運動學規律:

s=v1t

根據題給條件,女演員剛好回到a點,由機械能守恆定律,

已知m1=2m2,由以上各式可得s=8r

例5 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小滑塊a和b,a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0與靜止在平面邊緣o點的b發生正碰,碰撞中無機械能損失.碰後b運動的軌跡為od曲線,如圖所示.

(1)已知滑塊質量為m,碰撞時間為δt,求碰撞過程中a對b平均衝力的大小.

(2)為了研究物體從光滑拋物線軌道頂端無初速下滑的運動,特製作乙個與b平拋軌跡完全相同的光滑軌道,並將該軌道固定在與od曲線重合的位置,讓a沿該軌道無初速下滑(經分析,a下滑過程中不會脫離軌道).分析a沿軌道下滑到任意一點的動量pa與b平拋經過該點的動量pb的大小關係;

分析與解:

(1)滑動a與b正碰,滿足

mva+mvb=mv0

由①②,解得va=0,vb=v0,

根據動量定理,滑塊b滿足 f·δt=mv0

解得(2)設任意點到o點豎直高度差為d.

a、b由o點分別運動至該點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機械能守恆.選該點為勢能零點,有

eka=mgd

由於,有

即pa<pb

a下滑到任意一點的動量總是小於b平拋經過該點的動量.

四、綜合訓練

1.如圖所示,乙個物體在與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的作用下勻速前進了時間t,則 ( )

a.拉力對物體的衝量大小為ft

高考第一輪複習教案 動量 動量守恆

翰林匯翰林匯翰林匯翰林匯課題動量動量守恆型別 複習課 動量 衝量和動量定理 一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理解動量的概念,知道動量的定義,知道動量是向量 理解衝量的概念,知道衝量的定義,知道衝量是向量 會計算力的衝量和物體的動量 會正確計算一維的動量變化 知道動量的變化也是向量,服從向量運算的規則 ...

高考物理知識大全七 動量

七 動量 1 衝量 1 定義 力f和力的作用時間t的乘積ft叫做力的衝量,通常用i表示。衝量表示力對時間的累積效果,衝量是過程量。2 大小 物體在恒力作用下,衝量的大小是力和作用時間的乘積,即 i ft 計算衝量時,要明確是哪個力在哪一段時間內的衝量。3 方向 衝量是向量,它的方向是由力的方向決定的...

高中物理動量複習

動量複習 1 基本概念 1 衝量 力和力的作用時間的乘積叫做衝量 i ft,是描述力的時間積累效應的物理量。1 i ft只能用來計算恒力的衝量。對於變力的衝量,高中階段只能利用動量定理通過物體的動量變化來求。2 衝量是向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決定,但不一定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時間內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