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有關的線段教學反思 版

2023-01-30 18:12:02 字數 785 閱讀 5401

教學反思范文一:

本課題設計思路按操作、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遵循從感性到理性的漸進認識規律,暴露了知識發生過程,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必然性.教學先從學生摺紙開始,讓學生體驗三角形中線、角平分線的存在及其性質,而後通過尺規作圖,加深學生對中線、角平分線的認識,增加了數學學習興趣.講三角形高時,學生也想用摺紙折出三角形高,結果碰到困難(鈍角三角形),使新、舊知識大碰撞,加速知識同化.

在**三角形穩定性時,課堂出現很多三角形結構,並讓同學解釋,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於生活同時數學也服務於生活的真諦,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整堂課都以學生操作、**、合作貫穿始終,培養學生動手、合作、概括能力.特別是三角形的高:應注意以下幾點:

1、強調直觀性原則

利用學生生活中已有的對「高矮」的直觀認識,讓學生比較一副三角尺在不同的情況下,哪乙個更高。總結出比較三角尺「高矮」的一般方法:看「頂點」的高低位置,底面的邊在同一條水平線上。

在此基礎上,再提問「頂點」的高低如何測量,從「頂點」 量到底邊的「距離」其實就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哪乙個知識?使學生從生活的感性經驗中逐漸抽象出概念的一些表象。

2、注意概念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客觀事物是互相連繫的,因此反映客觀事物的概念也是互相聯絡的。數學學科中,一些概念之間存在著內在著聯絡,前乙個概念是後乙個概念的基礎,後乙個概念又是前乙個概念的變化或發展,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概念之間的聯絡。從「頂點」量到底邊的「距離」其實就是從「頂點」起畫一條「垂直線段」與「頂點」所對應的底邊互相垂直。

在這裡就可以喚起學生的舊知「點到線的距離」,並回憶其畫法,邊回憶邊操作,為學生概括三角形高的定義和掌握高的畫法打下基礎。

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

一 三角形的邊 容易 1.以下列各組線段為邊,能組成三角形的是 答案 b.2.已知三角形兩邊長分別為3和8,則該三角形第三邊的長可能是 答案 b 3.小明和小麗是同班同學,小明的家距學校2千公尺遠,小麗的家距學校5千公尺遠,設小明家距小麗家x千公尺遠,則x的值應滿足 答案 d 4.已知三角形三邊的長...

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複習

練習 如圖,1 圖中共有個三角形 2 b是 abc,abe,dbc中的邊的對角 3 ac分別是 aoc adc aec abc中 的對邊。二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例1 現有兩根木棒,它們的長度分別為20cm和30cm,若不改變木棒的長度,要釘成乙個三角形木架,應在下列四根木棒中選取 a.10cm的木棒 ...

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練習

八年級數學上 一 選擇題 共12小題,每題3分 1 2014宜昌 已知三角形兩邊長分別為3和8,則該三角形第三邊的長可能是 2 2014西寧 下列線段能構成三角形的是 3 2014包頭 長為9,6,5,4的四根木條,選其中三根組成三角形,選法有 4 2014順義區一模 小明和小麗是同班同學,小明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