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孚老中醫診所見聞

2023-02-02 03:09:01 字數 5301 閱讀 5493

秋天裡的春天——潘德孚老中醫診所見聞(作者:澗溪)

深秋時節,北方大地已經是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到處一派肅殺的景象了。溫州,這地處東南的江海之城,卻依舊溫暖明媚如小陽春。街上的行人大多穿著短袖衫和涼鞋,女孩的短裙依舊靚麗。

仔細觀察,很少看見穿襪子的人。據溫州人自己說,他們有乙個習慣,就是一年四季不著襪,哪怕冬天穿著皮鞋,也很少穿襪子。這裡的氣候四季分明,但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兩季佔盡風流,草木四季常綠,秋色和春光一樣青蔥。

溫潤的水土滋養出俊雅的人物,用北方人的眼光看,溫州人外表要比實際年齡年輕二十歲,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年輕得就像二十來歲的姑娘小夥子。不只秋日氣候溫暖如春,風土人情也傳遞著濃濃暖意:小巷子裡,買賣鋪戶家家門口都擺上一兩把椅子,供來往客人累了歇歇腳。

不必說熱天,在街頭能喝上免費茶水,一年的任何時間,市裡好幾處地方會**免費早餐,可保所有人早上不餓肚子,一日之計在於晨啊。在其它飯點,也可以找到收費僅五元的廉價餐館。向當地人問路,總給指點得清清楚楚,帶著行李上公交車,會有人熱心幫找座位。

溫州,你這和煦純樸的民風,莫非是前世的故鄉,為何總是厚待遠方的來客!

每一天的晨昏時分,溫州人會看見,有一位老人不穿襪子的老人,邁著矯健的步伐,風一般疾走在大街小巷、公園和江邊,送走落日,迎來晨曦。八十歲的年紀有著六十歲的外表、四十歲的幹勁、二十歲的精氣神、赤子般的率真。他就是天下無癌論創立者、生命醫學傳播者、民間中醫帶頭人、馳名天下的民間老中醫潘德孚先生。

在這自然界的秋天,先生也迎來了人生的秋天。這是他老人家的成熟歲月、豐收季節,行醫五十三年,潛心著述三十餘年,醫術爐火純青,著作也結出累累碩果。然而,這秋天當中,也孕育著春天,傳送著春天的資訊:

既是病人的春天,病人在先生的診所絕境逢生、枯木逢春;也是先生的春天,他從來不做秋聲之悲,反而為事業規劃著新春的藍圖,對病人透著春天的熱忱;更是中醫的春天,中醫熱已經在全世界興起,***主席強調,「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開啟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指示加強中醫發展。由此,中醫尤其是十五萬民間中醫,便看到了振興的希望,聽到了春天到來的腳步聲。

高朋滿座

走進潘先生的診所,擺設布置都跟先前沒什麼兩樣,整潔和簡樸如故。唯一醒目的變化是,換了乙個鮮紅碩大的電腦顯示器,氣派地立在診桌當中,可見它對主人有多麼重要。再就是,靠牆架子上的病歷更多了,層層疊疊堆了個滿滿當當,按照字母加漢字姓氏的混合標準歸類排序。

病歷不再用普通白紙了,改成了印有「潘德孚診所」臺頭的專用紙,還標有先生的***,以及「是生命生病,不是身體生病」的字樣。先生的名片也從白色卡片換成了彩頁,扉頁是他的漫畫頭像及**,內附醫療行為準則——這是寫給醫院和醫生的,以及著名的醫學理念六十條——這是面向病人做普及的,底頁是他跟亦師亦友的朱良春先生的書信往來**,並附有微信掃碼和網上網下各種****,這位老網友歷來行走在通訊發展的最前沿。為方便醫術傳承,牆角安裝了攝像頭,記錄日常坐診情況,日後作為學生**們的學習資料。

先生治病的聲名進一步遠播,來診所的病人比以前多了不少,已經沒法像以前那樣隨到隨看,而是要發號牌了,紅色圓片片上印著阿拉伯數字號碼,對病人隨到隨發。病人從全國各地遠道而來,先生自言,他的病人遍及我國東南西北,南到海南,北到黑龍江雞西,西到新疆烏魯木齊,東及沿海各地。診病間隙,順風快遞的小夥子上門取件,滿滿裝了一大揹包,都是配好的藥草,要寄給各地「家庭病床」的病人,給他們送去**的希望。

根據病歷統計,先生目前**的癌症病人有一千多人,白血病人有七十多位,其中,**的白血病人已有十幾位,**的癌症病人就更多了,他們都已回歸正常生活。病人送來各地土特產感謝先生,推卻不得,多得堆在家裡,先生也用他的書籍回禮病人,大家像老朋友一樣地交往。

不僅五湖四海的病人受益,先生的醫術也澤及鄉里。診所巷口,賣永嘉麥餅的店家終日揉麵做餅、燒爐烤餅,手腳麻利、神情歡快。問他知不知道旁邊有位名老中醫,他乾脆地說:

「我怎麼不知道,我侄子就是他治好的。」原來,他的侄子被確診為肺癌,由他介紹找潘先生看,吃了七十三天藥,再打**過去,侄子已經不見了蹤影,又跑出去打工了。

病人和家屬在診所裡往來穿梭,還密密麻麻站滿了屋外空地。每逢這時候,先生的助手會拿來許多凳子一一分發,讓大家團團坐下,歇歇疲憊的腿腳。病人多了,診所裡的助手也增加了。

先生的**金暉女士一直專職在旁助理,她追隨先生多年,醫術頗得真傳,尤善針治,做事雷厲風行,開車又快又好,被朋友們笑稱為「女漢子」。先生的老朋友蘇先生幫忙接聽**,一會兒座機,一會兒手機,不住地忙活著。師母在後面幫忙配藥,先生的兒子小潘先生和其他家人有空時,也會過來幫忙。

還有一位小姑娘幫忙給病人遞藥,雖是打工身份,但在先生身邊耳濡目染久了,說起煎藥事項也頭頭是道,不讓專業人士。

除了助手,還有慕名而來的學生。一位溫州醫學院的大學生在這裡隨診學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先生表示,他從不保守,任憑別人拍照抄方、影印病歷,只要是願意來學的,都是來者不拒,多多亦善,而且不收費。

時下,診所又迎來兩位來自京城的中醫學人,要跟在先生身邊隨診二十天,其中一位齊先生擠在診桌另一側的小凳上抄方把脈,另一位董女士站在先生背後侍奉和看舌苔。才剛隨診幾天功夫,他們便有許多心得體會,在微信上一發布,引得京城許多同行好友艷羨不已,紛紛表示也要來溫州求學了。先生說起此事,語氣裡透著欣慰和自豪。

這裡雖也是按號牌順序看病,但並不像醫院那樣不苟言笑、一片肅穆。病人和家屬隨意地圍坐聚攏,聽著先生和就診者你一言我一語對話,大家也偶爾插話,閒聊當中,不時響起陣陣歡笑。有位病人拿的是9號牌,結果叫6號時就進來了,被識破用9號冒充6號,惹得所有在場者開懷大笑,那情形太歡樂了!

若是不知情者站在屋外一聽,這哪像是診所呀,分別是高朋滿座的民間沙龍,更似農閒時的左鄰右舍串門兒侃大山!據先生的兒子說,先生很喜歡跟人聊天,家裡來人越多,老人家就越興奮!看他終日坐在桌後,不住地說話,穩如泰山,中氣十足,狀態總是那麼飽滿,時刻把旺盛的生命力傳遞給病人。

病人來時,都是愁眉苦臉、愁雲慘霧,在這樣的氛圍感染下,很快就雲開霧散、雲淡風輕了。真可謂,悽悽慘慘看病來,歡歡喜喜回家去!

大致統計,先生每天坐診時間八小時,共看三十來個病人,其中有一大半都是癌症白血病這樣的重症病人,甚至不少是危重病人,不能獨自行走,由家人攙扶而來。平均每個病人都能跟先生交談至少十五分鐘,這是扭轉命運的十五分鐘,是勝似靈丹妙藥的「話療」。先生一邊在病歷上記錄病人資訊和病情,一邊不厭其煩地跟病人閒聊,問得都是十分家常的話,**的人,幹什麼工作,家裡都有什麼人,**不舒服,吃飯睡覺好不好,大便怎麼樣。

先生不停地說,不住地寫,在這樣看似不經意的閒聊中,就對病人的病情始末、性格特徵、家庭與工作環境盡在掌握了,繼而多年經驗所至,腦中靈光一閃,處方開藥就手到擒來了。老友蘇先生說,潘先生看病很有天才,靠的是靈感和直覺,無往而不利。隨診的董女士說,老師辨證、斷病是又快又準!

東北病人大老梁帶著濃濃的東北口音說,看潘先生給開的小藥兒,多輕靈呀,再看有些醫生給開的藥,得用麻袋裝!

先生處方開藥,都以十天為期,開藥十貼,若是癌症白血病這樣的重病,診費加藥費共計一千二百元左右,若是其它常見病,收費是數百元不等,都是先給藥,後收費。病人就算多次複診開藥,花費也就在萬元左右,跟醫院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收費相比,可謂是九牛一毛。但這樣的收費也不是固定不變,而是酌情定奪,遇有家境困難的病人,先生會少收費甚至不收費。

一次,先生在接聽病人來電時表示,會給病人一些錢。問及先生,怎麼還會反過來給病人錢,先生只是說了一句,「他是打工的。」這個理由就足夠了,還要怎麼說呢,妙手加上仁心,怎不讓病人如沐春風,如此的悲憫濟世情懷,怎不成就一位當世大醫!

老友蘇先生在接聽病人諮詢**時,得知病人經濟困難,也囑咐說,只管來看病,錢不錢的是小問題,診費藥費不用操心!可見,減免費用在潘先生診所是家常便飯!記得先生說,他八十年代初從工廠出來開個體診所,第一天只看了乙個病人,收費兩角錢。

從那時到現在,錢對他始終只是個數字,雖然養家餬口少不了它,但是「夠吃夠喝就行了!」日常生活之外的,他恐怕大多投在了民間中醫事業上。在2023年11月初召開的中醫**白血病成果交流會上,先生為「拯救白血病兒童」行動慷慨捐助三十萬元。

取之於病人,用之於病人,而他付出的,是一聲聲詢問、一張張處方、一包包藥草、一點一滴的心血和智慧型,以及一坐五十多年的板凳之冷。

病樹逢春

窄巷深深,屋簷低小,白髮翁媼,甌音古樸,惟有這樣平實溫馨的居家環境,這樣樸素厚重的鄉土氣息,才能化解病人的一腔愁緒,安頓他們忐忑的內心,讓他們有回家的感覺。來此看病的,大都是樸實敦厚的普通人,甚至是底層弱勢群體,很多人來的時候已是歷盡劫波、傷痕累累。不禁感嘆,善良無爭的國人為何如此多災多難,要承受這麼多的痛苦,才能撥開重重迷霧找到這裡,幸運地拾獲可貴的生機。

對待所有病人,先生都是一路看病,一路做著思想工作,宣傳著他的生命與疾病理念。他總在說,只要吃飯、睡眠、大便都好,就是身體好,醫生說你得了什麼病可別相信。一位上海病人驅車五百公里趕過來,直腸割掉一截,化療先是六次,後又六次。

醫院說得他要死要活的,先生卻說他氣血虛,不是大病是小病,「你能開六個小時的車過來,怎麼會病得要死呢!」病人聞言連說,起個大早跑過來值了。有位長了淋巴結的老漢,被女兒拖來看病,來時說怕死了,走時高高興興,可以繼續快活搓麻了,因為先生對他說,「一點事也沒有。

」 有位病人感慨地說,「什麼病給你一講,都沒問題了!」有位安吉老太太,坐骨神經痛,不知還有什麼病,心理負擔重,對著先生叫道:「我是死裡逃生哎!

」先生笑著安慰她:「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胃口恢復了,就長命百歲了。

兒女孝順你呀,下次不用來了。」有位病人自述檢查指標大三陽,先生問他有何不舒服,回答沒有,先生便說:「沒有不舒服看什麼病,大三陽不是病!

」他又附帶說,癌胚抗原這樣的指標也別相信,就算很高,只要活得舒服就沒問題。

許多病人是在醫院確診後,驚魂未定地找到先生。先生便會囑咐他們,別聽醫生嚇唬,醫生不是閻羅王,決定不了何時死,**上更不能聽之任之。一位五十來歲的女士來自江蘇崑山,看的是乳腺癌,幸好還沒開刀。

先生告訴她,「不要做手術,別害怕,一點問題也沒有。」一位寧波的直腸癌病人,**有腫塊,幸運地未做手術和放化療就找到了先生,吃了兩個月藥,邊上兩個小腫塊已消,只剩中間大腫塊還在,目前只是感覺腫塊壓迫前列腺,讓小便不順暢。先生對他說:

「診斷是癌,你別相信,把腫塊消掉就行了。」據他愛人說,當時醫院表示,沒有吃中藥吃好的,還好找到了潘老,當時嚇死了,現在只是感嘆命好。她對先生的理念聽著了迷,待丈夫看完病,隔天還跑過來旁聽。

有位病人自述胃中度糜爛,先生說,「不要做胃鏡拍**,不然胃還沒好,食道又弄壞了。只要自己沒感覺,就沒啥糜爛,要相信自己感覺。生命有很強的自我保護能力,要是有不好,會發訊號給你。

」有位肺癌女病人說,她有兩個病友走了,都是化療死的,她本人也化療了六次,醫生說她的腫塊長得很快。先生答道,「大小不是問題,我不理它的,我只管你舒不舒服。腫塊大了只是醫生告訴你的,只是**上的乙個影子,不是你的感覺,舒不舒服才是你的感覺,要以你的感覺為準。

醫院要給你手術,是要把生命從身體裡趕出去,不是救命,是送命走。」病人原本還在猶豫,聽了便定下心接受先生**了。有位病人提到醫院推薦靶向**,先生便揭示其中奧秘說,靶向**號稱讓人免費吃藥,倒是個新方法。

可天下沒有免費午餐,也沒有白吃的藥,笨人才會相信它。付費吃六個月後,總算到白吃的時候了,可以鬆口氣了。且慢高興,人家一定會在六個月之內把人搞掉,有的人三個月就玩完了。

要是有的人到六個月時還在,人家就會說,免費吃藥得申請。申請了一圈,人熬不住就走了,不用吃了。

溫州名老中醫之蔡國飛老中醫

浙江溫州一醫德高尚 醫術精湛的老中醫蔡國飛醫師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找乙個醫德高尚而又醫術精湛的老中醫變得異常困難。今天本人向大家介紹一位浙江溫州地區的名老中醫蔡國飛醫師。我是蔡國飛醫師的病人,同時我們也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以前總是往大醫院跑,因為大醫院的醫生開得藥又貴又沒有效果,花了很多冤枉錢。有...

南陽知名老中醫

南陽是醫聖張仲景的故里,是中藥材的重要產地之一。近年來,我市依託得天獨厚的中醫藥資源,實施 張仲景醫藥創新工程 把傳承張仲景思想 推進中醫藥現代化 打造中國藥都作為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要目標,並連續成功舉辦七屆張仲景醫藥文化節,有力地促進了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使南陽成為國內外中醫藥名家朝拜醫聖並進行學術...

名老中醫秘方

大陸 衛生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於1991年首度評定當代 國家級名中醫師 共五百名,概略統計,大陸中醫師 中醫士,至少 二 三十萬人,故獲選者,必須名鎮杏林 醫技超群,療效顯著。觀其處方之靈活奧妙,確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洶湧,或優柔細膩,蓋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驚呼,蕩氣迴腸。若非勤學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