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5機械擺鐘

2023-02-02 11:42:05 字數 1508 閱讀 563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同乙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麼製成了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過程與方法:重複觀察和測量擺鐘每分鐘的擺動次數;動手製作乙個單擺並觀察和測量單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情感、態度、價值觀:進一步理解重複進行實驗的價值;感受**計時工具的快樂。

【教學重點】動手製作乙個單擺並觀察和測量單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教學難點】通過觀測理解擺的等時性。

【教學準備】擺鐘乙個或擺鐘的錄象、學生自帶計時錶(小組)、鐵架臺、棉線、鏍帽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複習前幾節課學習的幾種古老的計時方法,如:日晷、圭表、水鐘、沙漏等。

2、師:雖然計時方法很多,但人們總希望有更精確的時鐘,擺鐘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鐘的精確度。揭題:機械擺鐘。(板書課題)

二、觀察鐘擺:

1、師出示擺鐘,設疑:擺鐘計時為什麼可以這麼精確呢?

2、觀察討論:擺鐘是怎樣來計量時間的?

3、測量:用秒錶測一測:擺鐘的擺每分鐘擺動幾次?

4、集體測量一次後反饋,問:鐘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相同嗎?

5、討論:課本中的記錄表為什麼要讓我們測三次或更多次呢?

三、觀察我們的鐘擺:

擺鐘的原理最早是由伽利略發現的。一次,伽利略在教堂裡,看到上面的吊燈擺動,結果他邊數數邊在心裡計時,結果發現了乙個秘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伽利略當時發現了什麼?

1、師:我也做了乙個單擺(出示單擺),它每30秒擺動的次數是不是也是一樣的呢?

2、測量並匯報

3、設疑:是不是所有的單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都是一樣的呢?

4、小組合作測量在30秒內單擺擺動的次數。

6、反饋交流結果。

7、討論:你有什麼發現?

四、每個時間段擺動的次數是否相同

1、請學生**,擺在每個10秒擺動的次數是否相同。

2、測量並匯報

3、反饋交流結果。

4、討論:你有什麼發現?

5、結合學生發現的(相同間隔時間段裡,單擺擺動的次數是固定的),指出:單擺的這個特性就是等時性。利用這個特性,人類發明了擺鐘,大大提高了計時的精確度。

五、延伸思考:

師可結合學生匯報:雖然每個小組的單擺都具有等時性,但不同的單擺之間,擺動的速度確是不一樣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下節課我們繼續研究。

板書設計:

機械擺鐘

單擺:等時性

【教學反思】

本課有兩個實驗,分別是:

觀察我們的鐘擺和檢驗每個時間段擺動的次數是否相同。這兩個實驗對學生的合作要求很高。因此在第乙個實驗中就要求學生注意團隊合作。

同時針對合作分工問題,我也在課件上將分工要求列出來,並讓每個小組做好分工,然後進行確認。分工明確後,第二個實驗的結果出來的比較理想。

第二個實驗,我針對學生的**做了很多任務作。讓每個學生進行**並說明**理由。在充分**之後,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出現也會更感興趣。

在實驗結果出來之後,由於跟很多學生的**,因此很多學生開始主動地思考原因。效果不錯。

機械擺鐘教學反思

科學的課堂應該以科學 為主,如果將科學 當做綠葉,那科學課就不在是科學課,而是常識課。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用教材教,二不是教教材。應該想的是怎樣做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全面的建構知識,怎樣做才能讓學生發展。機械擺鐘 有兩部分的內容組成 一是從擺鐘的認識引出擺的等時性,二是自製擺驗證擺的等時性。在這一課的教...

擺鐘的快慢問題

1 擺鐘的計算公式 引起擺鐘的誤差原因之一是因為氣候的變化,金屬的熱脹冷縮,擺長變化 原因之二是由於地理位置的變化,重力加速度g的變化,從而導致擺鐘的週期改變,引起誤差。由擺鐘的機械結構知,無論擺鐘走時準確與否,鐘擺每振動一次,指標所指示的時間均相同 即表盤上指標走的格數相同 造成指標所指示的時間差...

職場35歲現象

作者 海丁 在最近的一年的職業規劃觀察過程中,我明顯地感覺到35歲以上人群對於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迫切性。也正是從這些案例中,我們得以清晰地洞察到,時間點的把握對於乙個人的成長如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我遇到的客戶中,往往是兩類較為極端的案例 一類是已經做到一定級別,至少是總監級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