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之送別類詩歌鑑賞》導學案

2021-03-04 01:50:14 字數 5268 閱讀 2614

高考語文複習講義:《唐詩之送別類詩歌鑑賞》導學案

學習目標:

1.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在揣摩具體詞句的同時著重體會其於沉靜之中見深摯情感的藝術境界。

2.李白《送友人》,理解李白送別詩的特色,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3.李頎《送魏萬之京》,重點掌握其鍊句的技藝。

4.理解詩人送別友人的真摯而複雜的感受,樹立積極向上的正確友情觀。

學習過程:

一、鑑賞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一)誦讀《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二)詩歌鑑賞

1.根據注釋,初探詩意。

2.找出詩中分別寫「夜」、「別」的語句。(銀燭――「夜」;離堂――「別」。)

3.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離情別意。)

4.具體分析

這首律詩一開頭便寫別筵將盡,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緒和寂靜狀態。作者抓住這一時刻的心理狀態作為詩意的起點,徑直但卻自然地進入感情的高潮,情懷頗為深摯。「銀燭吐青煙」,著一「吐」字,使人想見離人相對無言,悵然無緒,目光只是凝視著銀燭的青煙出神的神情。

「金樽對綺筵」,用一「對」字,其意是面對華筵,除卻頻舉金樽「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緒而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勉強相慰的話了。此中境界,於沉靜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

頷聯「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源出《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是借用絲弦樂器演奏時音韻諧調來比擬情誼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遙遠,與「琴瑟」作為對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內心的波瀾:「離堂」把臂,傷「琴瑟」之分離;「別路」迢遙,恨「山川」之繚繞。

這兩句著意寫出了離情的纏綿,令人感慨欷歔。

頸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承上文寫把臂送行,從室內轉到戶外的所見。這時候,高高的樹蔭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長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這裡乙個「隱」字,乙個「沒」字,表明時光催人離別,不為離人暫停須臾,難捨難分時刻終於到來了。

結尾兩句寫目送友人沿著這條悠悠無盡的洛陽古道踽踽而去,不由興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著一「何」字,強調後會難期,流露了離人之間的隱隱哀愁。

這首詩中作者沒有套用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卻在沉靜之中見深摯的情愫。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應不溫不火。「火」則悲吟太過而感情淺露;「溫」則缺乏蘊藉而情致不深。

此詩寫離情別緒意態從容而頗合體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氣象至為雍雅,不作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5.**詩人是如何從空間與景物的描繪中寫離情別意的?

詩人先寫離別時的華筵(室內)的人和物,再寫朋友告別時的環境(室外),突出表現了朋友依依惜別之情。詩人是根據離別的時間順序來安排空間和景色的轉換的,景色隨著空間而變化,情感跟隨景色的變化而逐漸加深。

空間:離堂華筵(室內)別路山川(戶外)洛陽古道(遙想)

景色:銀燭青煙明月高樹悠悠遠道

金樽綺筵長河曉天

情感:相對無言時光催人悠悠離情

離情纏綿難捨難分此會何年

二、鑑賞李頎《送魏萬之京》

(一)朗誦

(二)理解

1.看註解,發揮想像,理解下列詞句

離歌:離別的歌。

雲山況是客中過:何況你途中要經過重重雲山。

催寒近:催得寒氣越來越近。

向晚:傍晚。

空令歲月易蹉跎:容易虛度年華徒然讓歲月流逝。)

2.請整體理解,補出跳躍的內容,用現代語言譯寫

早晨聽你唱著離別的歌,昨夜初下微霜你剛剛渡過黃河。心中惆悵聽不進去鴻雁的哀鳴,何況客中要經過重重雲山。函谷關的樹色催得寒氣越來越重,冬天已經近了,長安城中傍晚時分擣衣的聲音分外多。

不要把長安看作行樂的地方,容易虛度年華徒然讓歲月流逝。

(三)賞析

先思考,再和同學交流:

1.李頎《送魏萬之京》以長於鍊句而為後人所稱道,請從敘事、寫景、抒情等方面任選乙個角度,說說這首詩的鍊句之妙。(課文思考題)

(詩人是把敘事、寫景和抒情交織在一起來寫的。如第一聯,「朝聞遊子唱離歌」,先說朋友要走,再說「昨夜微霜初渡河」,點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種倒敘的筆法。將深秋時節朋友告別的蕭瑟氣氛渲染得極為淒清,敘事中有景、有情。

如次聯兩句用了倒裝的手法,加深了描寫。「鴻雁」、「雲山」是感官接觸到的物象,但出以「愁里聽」和「客中過」,即是由事見景、由景生情。合於認識規律,容易喚起人們的共鳴。

同樣,第三聯的「關城樹色」和「御苑砧聲」,雖是記憶中的形象,聯絡氣候、時刻等環境條件,有聲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見推敲之功。)

2.「關城樹色催寒近」本來是寒氣使樹變色,詩人卻說樹色帶來了寒氣,說說這樣寫的妙處。

(本來是寒氣使樹變色,但寒不可見而樹色可見,好象樹色帶來寒氣,見樹色而知寒近,是樹色把寒催來的。再加乙個「催」字,把平常景物寫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動。)

3.砧聲也是詩人常常引進的意象,說說這個意象的情愫。

(砧聲一般在傍晚或者月夜出現,又為長安特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砧聲裡滲透的情愫有:親人即將別離,懷一種思念之意,或者襯托夜的寂靜,突現那種曠闊幽眇的意境。)

4.分析最後兩句寄寓怎樣的意味。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純然是長者的語氣,予魏萬以親切的囑咐。這裡用「行樂處」三字虛寫長安,與上二句中的「御苑砧聲」相應,一虛一實,恰恰表明了詩人的旨意。他諄諄告誡魏萬:

長安雖是「行樂處」,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寶貴的時光,輕易地消磨掉,要抓緊時機成就一番事業。可謂語重心長。

)(四)本詩賞析: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這兩聯,先寫詩人黎明時分送魏萬啟程,後補敘魏萬是昨夜才渡過黃河與詩人相見的。可見二人相見匆匆,魏萬赴京行路之急。

「微霜」二字,指天降薄霜的深秋時節。開始兩句融敘事與寫景為一體,將事情的原由經過以及時間地點交待一清。

秋夜微霜,摯友別離,自然地逗出了乙個「愁」字。「鴻雁不堪愁里聽」,是緊接第二句,渲染氛圍。「雲山況是客中過」,接寫正題,照應第一句。

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歸,飄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聲,從天末飄來,使人覺得悵惘淒切。而抱有滿腹惆悵的人,當然就更難忍受了。

雲山,一般是令人嚮往的風景,而對於落寞失意的人,坐對雲山,便會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傷。他鄉遊子,於此為甚。這是李頎以自己的心情來體會對方。

「不堪」、「況是」兩個虛詞前後呼應,往復頓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兩句,詩人對遠行客又作了充滿情意的推想:「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從洛陽西去要經過古函谷關和潼關,涼秋九月,草木搖落,一片蕭瑟,標誌著寒天的到來。

魏萬前此,大概沒有到過長安,而李頎已多次到過京師,在那裡曾「傾財破產」,歷經辛酸。兩句推想中,詩人平生感慨,盡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個字相對,暗含著歲月不待,年華易老之意,順勢引出了結尾二句。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純然是長者的語氣,予魏萬以親切的囑咐。

三、簡析李白《送友人》

(一)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1.賞析「橫」和「繞」的表達作用。點撥:如將「橫」字改為「矗」和「屹」有何差異?

「矗」「屹」寫出了山的挺立與高聳,但卻少了雄偉的氣勢。「橫」字寫出了山的橫亙與綿延,寫出了青山橫亙外城北面的雄偉氣勢,突出了山的靜態美。

2.賞析「繞」字的表達作用。點撥:如換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過平,沒有寫出送別地點的突出的地貌特徵。而「繞」字卻寫出了波光鱗鱗的流水緩緩繞過城東潺潺而過的特徵,突出了水流的動態美。

3.「青」「白」顏色詞的選用的表達作用?

寫出了色彩明麗的送別環境。

4.總結:

詩人運用工整的對偶句,動靜結合,寫出了送別環境中山雄偉的靜態美和水潺潺流動的動態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雖是別離,卻全不見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反而給人以色彩明麗、節奏明快的感覺。

(二)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理解「孤蓬」這一意象。

蓬草隨風飛轉,飄泊無根,而離別遠行之人,本如蓬草,離開了家鄉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著生活遭遇之風而飛轉,前路漫漫而迷惘,更著一「孤」字,憐惜愈甚。此聯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天涯的深切關懷。

(三)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1.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比喻的修辭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雲,隨風飄浮,好像友人即將遠離,行蹤不定,任意西東;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離開大地,好像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形象地表現了依依惜別之情。

2.詩人表現這種感情的手法是怎樣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寫了一幅離別的畫面,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

(四)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本詩結尾有什麼特色?

以場景作結,襯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馬,離群的馬。詩人離別之情卻不明說,卻以寫馬襯托。連馬兒臨別之時也不禁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3.評價詩人送別詩的情感基調。

新穎別緻,不落窠臼。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明麗。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而又豁達樂觀。

四、布置作業:

完成《鞏固案》內容。

《唐詩之送別類詩歌鑑賞》鞏固案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這首詩中的「渺茫」一詞在詩中有什麼含義?包含著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渺茫」一詞包含著複雜的情感,從字面上來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濛濛,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悵然若失。

2. 詩歌的

三、四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麼特點?

答:第三句故設一問,造成轉折之勢,為下句抒情作準備;結尾一句既抒發了離情,又不流於直露,餘味深長,言有盡而意無窮。

送沈子福歸江東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1. 第

一、二句詩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別內容的意象?

楊柳,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渡頭,送客之;罟師,船伕,槳,開槳即起程;臨圻,交代所去之地

2. 第三句歷來備受讚賞,請簡要賞析。

第三句運用比喻的修辭(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依依不捨的眷戀之情。詩人覺得自己心中無限的惜別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無處不在,伴隨著友人歸去。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1 本詩運用了哪幾種藝術手法?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烘托手法以流水、客散、暮色等烘托傷心之情。

反襯手法以流水無情襯人之有請。

對比手法用作者與友人的貶謫之途對比,既點出同病相憐,有流露出答對友人的牽掛。

2 從藝術效果和思想感情兩方面分析「青山萬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

藝術效果營造了乙個開闊的意境

思想感情流露了作者對友人路途險遠的擔憂和惜別之情

送魏二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詩歌鑑賞之煉字導學案

課題詩歌鑑賞之煉字 學習目標 1 了解煉字的基本內容及分類。2 掌握解答高考煉字題的解題思路以及答題模式 預習指導 1 煉字 即錘煉詞語,指詩人經過反覆琢磨,從詞彙寶庫中挑選出最妥切 最精確 最形象生動的詞語來描摹事物或表情達意。2 煉字設問方式以及鑑賞方法 a詩中的某個字好在 直接鑑賞 b詩中的 ...

詩歌題材分類鑑賞系列2之送別贈別類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真誠的友誼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贈汪倫李白 描寫方法 虛實結合 正面側面 想象 虛寫 白描 細節 對比映襯 人的感覺 修辭 比喻 比擬 用典 對比 誇張 等 抒情方...

詩歌鑑賞之表達技巧導學案

預習目標 1 明確常見詩歌表達技巧術語。2 掌握該考點考查形式及答題思路。考點分析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是高考詩歌鑑賞命題涉及最多的的內容,也是整個詩歌鑑賞中的難點。對詩歌技巧的考查在高考試題中常常體現為準確判斷詩歌運用的藝術技巧,並賞析其表達效果。詩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即詩歌的思想內容與情感要借助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