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地區耕作制度改革

2021-06-29 02:27:06 字數 4378 閱讀 9400

耕作制度是乙個畢節地區農業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經濟、科技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新中國成立時,畢節地區的耕作制度是以一熟制為主;近半個世紀,畢節地區一直把改革耕作制度作為發展農業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一、畢節地區耕作制度改革的進展

1.耕作制度改革的內容

2023年,畢節地區的耕作制度有休閒耕作制、連作耕作制和復種耕作制3種。面積最大的是連作耕作制,如玉公尺→玉公尺(本文採用耕作制度通用符號,→表示年際間連作,—表示年內接茬復種,/表示套作,||表示間作,+表示混作);復種耕作制又有間作復種如玉公尺||大豆、套作復種如小麥/玉公尺、接茬復種如油菜一水稻、混作復種如(玉公尺十萊豆)—高粱;休閒耕作制主要分布在畢節地區西部,即種植2—3年的玉公尺或馬鈴薯後休閒1—2年。

多年來該畢節地區耕作制度改革的內容,一是實施間套輪作,提高復種指數,發展夏收作物;二是研究品種合理搭配,調整作物布局;三是改進主要種植制度的耕作栽培技術。

2.耕作制度改革的成效

畢節地區耕作制度改革的研究和推廣,採用的方法是巨集觀和微觀相結合,全面調查、總結、推廣群眾中耕作制度改革的經驗,提出耕作制度發展的方向、新的作物布局方案及待研究課題;試驗研究提出主要種植制度的技術規範。取得的成效有以下4點:

1)擴大復種,發展夏收作物 2023年全區復種指數106.5%,夏糧2.85萬噸,佔糧食總產的6.9%;油菜籽3835.7噸。2023年復種指數提高到176.1%,夏糧40.05萬噸,佔糧食總產的27.4%,是2023年的15.1倍,年遞增率6.22%,比同期糧食總產的遞增率高3.21%;在增產的夏糧中,因擴大復種面積的因素佔45.6%。同期內油菜籽產量上公升為5.55萬噸,是2023年的14.5倍,因擴大復種的份額佔42.4%。

復種指數中,沒有計算綠肥面積。畢節地區從60年代推廣綠肥,90年代取得突破性的進展,2023年為11.95萬公頃(其中與夏收作物間作的約佔48%),已佔耕地面積的30.1%。

2)增加間作,發展了養地作物全區間作指數(含混作,下同)2023年為120.6%,2023年提高到178.1%。其中間作豆類的面積為36.12萬公頃,產量13.48萬噸,分別是2023年的3.13倍和6.67倍,所增產量中擴大間作復種的份額為37.2%;間作綠肥則是畢節地區耕作制度改革的創舉。擴大間作增加豆科作物的面積,是該區農業生產中維持地力不衰的重要措施。

3)調整作物布局,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每推廣一種種植制度,都伴隨調整作物布局,兩者相輔相成。如引進、推廣甘藍型油萊品種後,發展了油菜一水稻兩熟制。70年代配套推廣馬鈴薯/玉公尺和馬鈴薯良種,2023年全區馬鈴薯面積3.64萬公頃,總產5.6萬噸,佔糧食總產的6.9%;2023年面積11.82萬公頃,總產15.87萬噸,佔糧食總產的14.3%,8年間面積擴大2.24倍,產量增長1.83倍,新增產量全為擴大復種所得。

同期內玉公尺產量由42.82萬噸上公升為56.8萬噸,增長32.8%,實現了玉公尺不少收,多收一季薯。80年代擴大烤煙面積後,為緩解糧煙爭地的矛盾,發展了小麥/烤煙兩熟制。兩糧一肥和麥肥煙種植制度的推廣,則擴大了綠肥的面積。

4)改進主要種植制度的耕作栽培技術,提高了全年復合產量一種種植制度推廣的初期,因擴大復種,增產的作用明顯;面積基本穩定後,進一步提高產量,要靠改進耕作栽培技術。其主要內容為種植方式、品種搭配、密度配置、茬口安排、施肥技術及田間管理等。如1977—2023年,對馬鈴薯玉公尺套作進行系統研究,提出了技術規範推廣,1988—2023年,畢節地區推廣地膜玉公尺、間作綠肥等技術後,又研究作了改進,到2023年套作馬鈴薯的面積在2023年8.89萬公頃的基礎上只增加0.2%,而產量則在19.9萬噸的基礎上增長了73.9%,這是靠改進耕作栽培技術和增加化肥等物資投入提高單產的結果。

經過40多年的改革,全區的耕作制度已發展為一年兩熟為主。

二、畢節地區現在的耕作制度

1.耕作制度的型別

1)一年一熟制基本都是糧食作物,有(玉公尺+菜豆)||大豆,(玉公尺+菜豆)||馬鈴薯,馬鈴薯||大豆或菜豆,一季水稻等。第

二、三類種植制度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m以上的畢節地區。

2)一年兩熟制有以下幾種型別:

(1)糧食型:面積大,全區都有分布的為小麥||豌豆或蠶豆/(玉公尺+萊豆)||大豆,馬鈴薯/(玉公尺+菜豆)||大豆;分布在河谷地帶及東部的有小麥一水稻;分布在下等地及西部涼山畢節地區的有春蕎一秋蕎,燕麥/大豆,燕麥一秋蕎;分布在中部的有馬鈴薯一水稻。

(2)糧煙型:小麥||豌豆或蠶豆/烤煙。

(3)油糧型:分布在畢節地區東部的有甘藍型油萊一水稻;分布在畢節地區東部和中部的有芥菜型油菜/(玉公尺+菜豆)||大豆,白菜型油菜一(玉公尺+菜豆)||大豆;分布在畢節地區西部的有藍花籽一秋蕎,冬籽一秋蕎。

(4)糧菜型:作為城郊二線菜地生產的,有玉公尺+萊豆/大蘿蔔或大白菜、胡蘿蔔,小麥||大白菜或大頭萊/玉公尺;遠郊季節性蔬菜生產,利用河谷溫熱氣候的有早春早熟菜(萊豆、瓜類)一水稻—大白菜;利用高山溫涼氣候的有玉公尺/秋豇豆或秋黃瓜、秋番茄;特色蔬菜生產有大蒜||玉公尺。

(5)糧肥和糧肥煙型:有綠肥一玉公尺,綠肥一水稻,小麥||綠肥/(玉公尺+菜豆)||大豆,小麥||綠肥/烤煙,綠肥/馬鈴薯/(玉公尺+菜豆)||大豆。

3)一年三熟製有小麥/玉公尺/甘薯,馬鈴薯/玉公尺/秋蕎。

2.輪作制度的型別

1)年際間夏、秋作物的輪作主要有小麥||綠肥/烤煙一小麥||綠肥/(玉公尺+菜豆)||大豆,小麥||綠肥/烤煙一豌豆/(玉公尺+菜豆)||大豆。這種輪作方式中主作物玉公尺和烤煙的前作是綠肥或豌豆,有利於產量和質量的提高;而且豆科作物的比例大,有利於養地。

2)夏收作物輪作夏半年以種植玉公尺為主,冬半年由小麥、馬鈴薯、油菜、綠肥幾種作物輪作。

3)一塊地內年際間不同種植帶的輪作在分帶種植的兩熟中加進一茬綠肥後,即使每年都是小麥||綠肥/玉公尺,但後一年的玉公尺帶前作是綠肥,綠肥帶前作是小麥,小麥帶前作是玉公尺,加之(玉公尺+菜豆)||大豆,故兩年內輪種豆科作物的面積大於1,對農田生態系統的建設有良好的作用。

三、畢節地區主要種植制度的耕作技術

1.綠肥小麥玉公尺間套作技術

70年代以前,畢節地區內的麥玉兩熟制有套作和接茬復種(即連作)兩種方式。多年實踐結果,畢節地區東部海拔1300m以下的地方,全年≥10℃的積溫4000~以上,能滿足兩熟的熱量需要,但伏旱頻繁;海拔較高的中部和西部,則熱量不足,秋季常有低溫陰雨,這兩種情況都導致密溝小麥收後夏播玉公尺不穩產,故以後都改為套作。

1)種植方式提倡雙行寬窄行分帶種植。第一年10月,前作收穫後整地播小麥,同時在寬行內播種綠肥(早熟苕子或箭舌豌豆),第二年4月用綠肥做玉公尺基肥,在綠肥帶聚壟種植雙行玉公尺混播菜豆,在玉公尺和小麥行間播大豆。8月收大豆後,在玉公尺寬行內播綠肥(光葉紫花苕),10月在玉公尺帶播種小麥,開始新的一輪種植。

種植兩年後必須在秋季耕犁一次。

2)種植規格如圖10

3)密度配置玉公尺為單作的密度,小麥密度為單作的一半,播幅占地面積不低於25%,菜豆密度為玉公尺密度的1/3—1/2,大豆密度為單作的一半,即每畝3000窩,每窩3株留苗。

4)主要技術措施

(1)玉公尺:為縮短共生期和爭取全苗壯苗,應採用營養缽育苗移栽技術,並在麥收後及時追肥、中耕。

(2)小麥:以穗數為基礎,在足穗的基礎上爭粒多、粒重。爭穗數先要保證基本苗不低於7萬一8萬,為此每畝播種4~5kg,做到勻播,苗期要勻苗補苗,在增施基肥的基礎上及時追分蘖肥、拔節肥或孕穗肥。

(3)萊豆:服從全年高產,每隔一窩或兩窩玉公尺混播一窩菜豆,每窩留苗數與玉公尺株數同。

(4)大豆:選耐陰蔽適宜晚播的早熟品種。畢節地區內大豆的適宜播期,西部是4月一5月上旬,中部是4月~5月中旬,東部是4月--5月下旬,為減少大豆在與小麥共生期受的影響,在適期範圍內偏晚播種。

2.馬鈴薯玉公尺套作技術

1)套作方式中上等地或中等地施肥水平較高時,以雙行寬窄套作即分帶種植為好;下等地或中等坡地施肥較少的,以雙行馬鈴薯套作單行玉公尺的復合產量高。

2)復合群體結構指標馬鈴薯/玉公尺畝產750kg(其中玉公尺佔70%)的復合群體結構動態為:馬鈴薯最大葉面積1800m2左右,全生育期光合勢7萬一7.5萬m2·日/畝,共生期內玉公尺葉面積增長率超過10%,收馬鈴薯時玉公尺光合勢2.6萬一3萬m2·日/畝,最大葉面積指數2.7,穩定或略低於這個水平的天數340天左右,後期葉面積衰落的速度每天小於85cm2,全生育期光合勢10萬m2·日/畝,淨同化率10—11g/m2·日,經濟產量係數0.45左右。

3)幾項關鍵技術

(1)種植規格:參照小麥/玉公尺規格,復合行距可稍寬,但不超過2m。

(2)密度配置:雙行分帶種植的,玉公尺密度與單作時相同,馬鈴薯密度為單作的80%;雙行馬鈴薯套作單行玉公尺的,馬鈴薯密度與單作時相同,玉公尺密度為單作的67%。馬鈴薯基肥低時採用窩播,每窩2個薯塊;基肥達到2500kg時採用條播。

(3)播種期與田間管理:夏收馬鈴薯的適宜播期,畢節地區東部和中南部為冬至一大寒,中北部為大寒一雨水。在適宜播種期內,產量差異不明顯,但馬鈴薯植株是隨播期後延而增高,套作栽培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適期早播馬鈴薯,減少共生期內馬鈴薯對玉公尺的影響。

馬鈴薯插花出土時就進行追肥培土,並及時播種玉公尺,5葉期要完成勻苗、補苗、定苗和第一次追肥中耕等田間管理措施,促使玉公尺苗較快高過馬鈴薯苗,有利提高全年畝產。玉公尺最好是採用營養缽育苗移栽技術,可減少與馬鈴薯的共生期。收馬鈴薯時,應將其莖葉施在玉公尺窩內,並結合追化肥進行培土。

耕作制度測試題

一 單項選擇題 每題2分,共30分 1 下列屬於糧食作物的是 a 小麥棉花 b 玉公尺花生 c 綠豆甘薯 d 大豆油菜 2 下列屬於經濟作物的是 a 蘆葦 b 天麻 c 三葉草 d 豌豆 3 下列不屬於經濟作物的是 a 薯類作物 b 纖維作物 c 糖料作物 d 嗜好性作物 4 下列作物中全是喜涼作物...

畢節地區民族中學青藍工程反思

3.把握好教與學的度 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實事求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形式模仿。如果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把學生的學習活動當成課堂教學中唯一的學習方式,教師僅僅是主持和組織,對學生的不足點評不夠,對知識的理解不到位的現象和知識體系的形成沒有予以重視,這樣的教學實際是在走極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要組織和激勵...

2023年畢節地區科技計畫專案申報指南

一 申報專案的基本條件與要求 申請畢節地區科技發展計畫的專案,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專案申報單位 大專院校 科研院所,在本地區註冊 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本地區的行政單位 事業單位。2.畢節地區科技計畫為政策性引導計畫,專案申報單位應有一定比例的自籌資金。3.專案申報單位及專案組必須具備從事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