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學的反思

2021-07-10 17:42:39 字數 2271 閱讀 2244

物理組:孫立霞

一、反思教學設計

從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理念出發,本節設計時主要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如:「塑料空心鴨會浮在水面,氫氣球會向上飄在空中」,引出浮力的概念。進而從「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有浮力?

」的疑問進一步**有關浮力的規律,及測浮力的兩種方法。最後由本節所學的知識解決小魚、大魚爭論,木塊放在盛滿且溢位部分水的杯中所受的浮力的兩個問題。

浮力的概念本節的重點,阿基公尺德原理是本節重點也是難點。在生活中及小學的自然課上對浮力認識已有一定的基礎,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其概念由兩個現象直接得出並強調「浸」和「向上」。阿基公尺德原理的得出是難點,先讓學生從生活現象和動手做課桌上的小實驗現象猜測加推理「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再由水中水袋受的浮力和排開的水的重力的關係,最後由分析加表示式推導得出原理,這樣層層推進,分散難點。

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思維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本節用玩具氫氣球、玩具鴨引入,以兩人一組做「鹽水浮雞蛋,水中大石塊、水袋受到浮力,水面上的木塊…….最大限度學生參與,教師以學生的高階探級夥伴的身份參與其中,師生間、生生間以交流、討論、實驗、實物投影、**多種手段保持**興趣。

讓學生給浮力下定義,從現象猜浮力大小影響的因素,再從實驗和交流中得到規律,最後以**「浮力的消失」的現象產生新的問題離開課堂,學生思維貫串整個過程。讓學生在現象中發現,**,交流,再發現新題。

設計存的不足也有很多,本節未增加浮力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及一些在生活中重要的應用,以產生學習浮力可服務於社會主意識。對浮力的概念理解可進一步深入,舉例說明,增強對「浸入、向上」理解。對阿基公尺德原理的也可再挖掘,以突出浮力與被排開的液體的密度和排開體積的關係。

在過程中應多點及時積極的過程評價。

二、反思教學過程

引入:手托小鴨和小鴨浮在水中模擬及氫氣球在空氣中可向上飄。

反思:直接、簡單,用模擬法引導學生注意浮力的「方向性」。應強調「豎直向上」。

新授:1、請學生給浮力下定義,教師補充小鴨是受「水」的對它的浮力,進而進一步完善定義中的「浸」。

反思:「學生下定義」引起學生思考,同時學生的定義有一定的不完整性,突出定義中的「浸」可再舉一例以加深理解

2.「水中下沉的大石塊是否受到浮力?」學生思考和猜測,進而引導浮力的「稱重法」,得出f浮=g-f。同時注意:慢慢浸入過程中f的變化。

反思:學生自主思考,交流,老師補充總結出稱重法,讓學生主動參與。用「大石塊」f變化的現象比較明顯。

但強調方法的同時期忽視探索過程中資料重要性,重視學生對資料處理也可加深對方法的理解。

3.從「浮力有大小且還會變化」的現象引出學生的疑問——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再由生活中的經驗,現象,課桌上的小實驗猜測與哪些因素有關。最後從水袋在水中浮力中找到浮力與被排開液體重力的關係即阿基公尺德原理。

再讓學生理解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排開的體積的關係。

反思:從經驗,生活和實驗中的現象猜測避免猜測的盲目性。由於同學個體的差異及實驗的自主選擇,避免「整齊劃一」,保證多樣性,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同時教師在應有充分的準備學生猜測的「意外」,如:猜浮力與深度有關等。學生並沒有從生活中或已有的經驗出發,這樣猜測就有一定的侷限性,此時教師可加以引導。

最後對學生結果分析、評價偏少。

鞏固: 學生交流,回答「小魚和大魚由於深度和體積不同而產生浮力不同的爭論」,「改錯題:木塊浮在水上受到的浮力」兩個問題。

反思:情境化的問題,增加親切感,易引起興趣。「改錯題」降低難度,又加深對原理的理解。

題型的多樣化可避免解決問題煩味與枯燥。不足的是題目的覆蓋面不廣,可增加對浮力方向理解的問題;可換浮力在生活應用的例題,從而增強物理服務於社會的意識。

**:石蠟貼在杯底時,浮力的消失。反思:

通過現象產生新的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從情境中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再帶著有更高思維品質的問題走出課堂,以實現,讓學生觀察和提問,培養學生發現並提出問題的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三、反思教學機智

學生下定義沒有「浸」字時,強調小鴨受到的浮力是「水」產生,從而得到只有液面以下才有浮力。

學生猜到浮力與水深度有關時,及時補充與深度無關的演示實驗。

學生做實驗時,發現大部分學生只做石塊在鹽水和清水中浮力的不同。教師及時走到學生身邊加以引導,還可做做其他的小實驗,如:雞蛋在鹽水中的浮與沉等。

學生在完成鞏固第2個問題時,讓學生把木塊放入水中,從感性認識到排開水的體積不等於木塊本身的體積。

不足之處也很多: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時,教師應增強身的調動學生能力;學生聲音輕時,沒有很好消除膽怯,而是把自己當作擴音器來用;當學生猜與深度關係時,可用學生分組實驗來代替教師的演示;學生說完自己看法時,沒有及時的形成或結果型激勵評價等等。

浮力教學反思

一 情景激趣,在做中學 本節課旨在通過一系列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思維。設計學生動手活動貫穿整節課。在匯入時設定如下情景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物體漂在水面上如 鴨子 輪船 穿著救生衣的小朋友 同學們想過這裡面蘊含著什麼物理知識嗎?一開始就用問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

浮力教學反思

程志軍浮力這一節內容的學習是在前幾節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 壓力 二力平衡等知識來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而展開的。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其中 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 即阿基公尺德原理 能為下一單元物體的浮沉,浮力的利用奠定理論基礎。浮力知識的另一方面作用 由於浮力知識在工業 農業 國防等各...

《浮力》教學反思

回想上課之初,雖然時間很短,我還是認真的做了充分的準備。上課前一天臨時通知我,人數比較多還包括家長。從各方面反饋的情況和最終的評比結果來看,效果很滿意。應該好好總結一下 好在哪些方面?哪些環節處理得恰當?還有什麼地方值得改進的?為今後的公開課留下一點值得借鑑之處。一 成功之處 1 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