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的利用教學設計和課後反思邵明星

2021-07-16 03:14:11 字數 3198 閱讀 9032

浮力的利用

李家學校邵明星

【設計理念】

1.從生活中浮力現象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將所學知識用於生產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

2.在研究問題過程中,引導學生注重科學方法**,提倡多種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知識「發現者」「創立者」,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自己思考、討論、等方式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

2.了解輪船能夠浮在液面的道理。

3.知道潛水艇浮沉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分析知道物體下沉和上浮的原因。

2.了解浮力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改變物體浮沉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改變物體浮沉的方法。

【教學手段】多**課件

【教學設計】

一、溫故知新,引入新課

我們先複習一下上節課學過的內容。

1.浮力的定義,方向,大小。

2.阿基公尺德原理及其公式。

下面看看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探求新知

我們上節課做的實驗,木塊浮在水面上,下面你思考,木塊浮在水面上受到幾個力,方向如何,受到的力有什麼關係?液體和物體的密度有什麼關係?學生活動:

展開想象,分組交流、討論,各抒己見。

1.我們感受鵪鶉蛋的浮沉實驗,把鵪鶉蛋放入水中,鵪鶉蛋的運動方向?在水中受到哪些力,方向如何?液體與物體的密度有什麼關係?

學生分組討論,回想實驗現象,討論得出結論:向下運動,受到重力和浮力,重力大於浮力,液體的密度小於物體的密度,把這種運動稱為下沉。

2.向水中不斷加鹽,在加鹽的過程中,鵪鶉蛋受力情況有什麼變化?在受力變化時,會有什麼現象?

液體的密度與物體的密度有什麼關係?學生討論得出結論:鵪鶉蛋停留在鹽水裡面,浮力等於重力,二力平衡,液體密度等於物體密度,我們把這種狀態稱為懸浮。

3.繼續加鹽又會有什麼現象?這時的受力情況如何?

液體密度與物體密度有什麼關係?學生討論得出結論:鵪鶉蛋向上運動,受到浮力和重力,浮力大於重力,液體密度大於物體密度,這種運動稱為上浮。

4.最後鵪鶉蛋處於什麼狀態?受力情況如何?

液體密度與物體密度有什麼關係?學生討論得出結論:鵪鶉蛋靜止在鹽水表面,受到浮力和重力,浮力與重力大小相等,液體密度大於物體密度,我們把這種狀態稱為漂浮。

師生共同總結出物體的浮沉條件:

(1) 漂浮 f浮=g v排(2) 懸浮 f浮=g v排=v物 ∴ρ液=ρ物

(3) 上浮 f浮》g v排=v物 ∴ρ液》ρ物

(4) 下沉 f浮實驗**

回想上節課我們做的實驗,把橡皮泥放入水中,鬆手後有什麼現象?學生回答:橡皮泥下沉。

你能分析這是為什麼嗎?引導學生得出原因:橡皮泥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橡皮泥的重力大於浮力。

如何使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分析,可以把橡皮泥做成空心的小船樣。對橡皮泥受力分析,兩次的重力沒有變,而浮力第二次卻增大了,是因為第二次排開水的體積增大。

由實驗講解由獨木舟到木船,輪船的發明。

思考:鋼鐵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但用鋼鐵製成的輪船卻可以在水面上行駛,且能裝較多的人和貨物這是為什麼?

引導學生對輪船受力分析,讓學生總結得出:輪船始終漂浮在液面上,重力等於浮力,採用空心的方法可以增大排開水的體積,這樣浮力就增大,裝的貨物的重力也增大,所以裝的貨物就多。

5.講解輪船的排水量,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

6.思考:滿載貨物的輪船從河裡到海浬,船會上浮些還是下沉些?為什麼?

讓學生討論,引導從浮力的公式討論。學生分析得出:輪船始終漂浮在水面上,浮力與重力相等。重力是不會變的,所以浮力不變,液體密度增加,所以體積應該減小。

7.讓學生看書說出潛水艇如何實現上浮和下潛。

8. 讓學生看書說出氣球和飛艇的原理。

9.師生共同總結得出:

i:船隻類漂浮f浮=g船

下潛 f浮ii:潛艇類懸浮 f浮=g艇

上浮 f浮》g艇

上公升 f浮》g物

iii:氣球、飛艇類懸浮 f浮=g物

下降 f浮三.課堂小結

1.物體的浮沉條件:

(1) 漂浮 f浮=g v排(2) 懸浮 f浮=g v排=v物 ∴ρ液=ρ物

(3) 上浮 f浮》g v排=v物 ∴ρ液》ρ物

(4) 下沉 f浮2.輪船:

(1)用「空心」的辦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輪船漂浮: f浮= g物

(3)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

輪船的排開水的質量,等於輪船和貨物的總質量

3.潛水艇:

通過改變「自身重力」實現上浮和下潛的

4.氣球和飛艇:

利用充入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來實現上公升

四.課堂練習: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五.課後作業

1.動手動腦學物理53頁:第1.2.3.4題做在作業本上。

2.完成同步訓練雙基達標。

六.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

1.物理情景是物理學習的催化劑,學習物理知識,就要讓學生進入創設的物理情景中去,使得學習富有新鮮和實在的氣息。比如:

木塊浮在水面上,讓學生利用二力平衡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引導學生猜想液體與物體的浮力有什麼關係,回想上節課做的實驗,猜想液體與物體密度有什麼關係。

2.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借助於外界的刺激作用,在「做中學」、 「學中思考」,將學生的思維和實踐結合起來,從而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投入。比如:

感受鵪鶉蛋的浮沉實驗,只**課件,雖然沒有做實驗,但學習浮力時做過雞蛋在鹽水裡懸浮的實驗,學生可以回想上次做實驗的現象,同時完成浮力與重力,液體與物體密度的比較。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3.重視獲得知識的結果,更要突出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不是只要學生僅僅記住某些結論,進而發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潛能,從而把握物理知識內在的規律,培養學生對物理規律和概念的領悟能力,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益。

還有如介紹潛水艇、氣球和飛艇是怎樣利用浮力,如何實現浮沉的等,通過一系列引導和討論,讓學生理解其浮沉的原理,最後達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浮力》教學設計及反思

陝西省白水縣田家炳實驗中學奚治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浸沒在液體和氣體裡的物體都受到浮力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體驗浮力的廣泛存在 通過 理解f浮 g排 體驗由 實踐 理論 實驗 實踐 的 過程。3.情感 態度 價值觀 認識浮力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通過了解輪船擱淺的...

《浮力》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 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嗎?問題 首先讓學生將石塊 木塊 曲別針 桌球放入盛水的燒杯,觀察實驗現象,發現木塊 桌球在水面漂浮,而石塊 曲別針卻沉入燒杯的底部。學生通過觀察有了感性認識後向學生提出問題 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嗎?猜想和假設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受水對它的浮力。...

《浮力》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設計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