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們的教育行為

2021-07-12 16:11:55 字數 1338 閱讀 7371

小學匡玉明

作為教師,每天面對一群天真爛漫的學生時,總能碰到一些調皮的學生,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小問題而耍點小聰明來應付我們的教師。如,在自己沒完成家庭作業的問題上,他會找藉口,「我的作業本落在課桌裡,沒有帶回家。」;跟同學打架時,他會理直氣壯,「他先動手的!

」;不願參加鍛鍊時,他會敷衍老師,「我跑不動。」……面對這些調皮的學生時,我們的教師會直截了當地批評他們:「這些不是理由,只是藉口!

」然而,作為老師,當我們在批評這些找藉口學生的同時,是否應該反思自己也存在著同樣的行為呢?

有時我們的教師會說,「這個學生基礎太差了,朽木難雕也。」面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幾遍教下來學生仍不會,我們便會抱怨學生的基礎太差了或抱怨家長這不管那不管,……

有時我們的教師會說,「哎呀!我實在忙不過來呀……」面對部門布置的工作任務時,我們會因為工作忙碌而找藉口推脫掉部門布置的工作任務。

有時我們的教師會說,「這個事我做不了,您還是另請高明吧!」面對要求高、有難度的工作任務時,我們會因為自己能力有限而推辭工作任務。

有時我們的教師會說,「對不起,我已經不管這事了……」面對原定任務時,我們會因為崗位的轉換而放下原定的工作任務。

藉口是一面高大的牆埃,它能夠幫你抵擋即將面臨的困難;藉口是一種委婉的推辭,它能夠解決愛莫能助的尷尬場面;藉口是一種自我欺騙,它能夠掩埋你心裡的不屑與放縱。

有人把教師的職業態度區分出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幹活兒,為生存而教書;第二層次是職業,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工作,把份內的事情做好就行了;第三層次是事業,把自己每天從事的工作當做乙份偉大的事業來做,做起事來不分內外,只要對學生的成長有利、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利,就會堅持不懈的做下去。

前些天還從《教師月刊》上讀過李鎮西的《「把教育當飯碗」不可恥》,觀點極為犀利。他說,「應該允許有教師僅僅把教育當作飯碗,因為絕大多數教師都是普通人。如果乙個教師真正把教育當作飯碗,因而珍視這個飯碗,懷著敬畏之心對待自己的職業……那麼,比起教育家們的追求,這個境界也許談不上高尚,但絕對不低下。

現在教師隊伍中有少數教師,敷衍塞責,誤人子弟,相比之下,忠於自己飯碗的教師同樣令人尊敬」。這個觀點很能代表李鎮西的風格。我們不可能要求教師個個都成為教育家,都無私地將自己奉獻給教育事業,但最低限度是要對得起自己的「飯碗」。

其實,教師也是普通人,難免也會有藉口,過於苛刻的要求,對教師並不公平。然,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必須堅守愛崗敬業的職業準則,不為困難找藉口,只為工作想辦法。這也許是教師應有的職業境界。

這使我想起了美國西點軍校奉行的一條行為準則,「沒有任何藉口」。不找藉口找方法體現的是一種負責、敬業的工作精神,一種誠實、主動的工作態度,一種完美、積極的執行能力。教師只為教育職業人需要具備這種精神。

為此,我們需要反思我們的教育行為,改變我們的教育行為,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定位,愛崗敬業,自我完善,做像一名教師。

反思我們的教育

一位哲學家說過 乙個善於反思和自我批判的人,才是乙個真正成熟的人。我們越來越感到 我們的學生越來越變得麻木 遲鈍 冷漠 自私 沉重,對學習感到很無奈,很痛苦。我們的教育也越來越費勁。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我想著重從我們教育者的角度加以反思。我認為,口號或提法無論怎樣變,教育的永恆目標始終是培養身心健...

反思我們的教育管理

在我們的教育管理中,有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值得我們去反思。有些教育工作者雖進行了一些反思,但卻基於功利,不願改正。在一些看似天經地義的教育行為背後,學生的個性和發展潛質被我們以合理的名義扼殺 泯滅了。因此,反思我們的教育管理,其實就是反思乙個人的成長,甚至就是反思教育的明天。一 教育究竟該以什...

反思我們的教育方式

宋智霞今天早上和薛老師在談論,難得 看到這麼一場雪這麼和孩子們,可是薛老師說雪太大,地面太滑,孩子們容易出危險 這席話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想到了我的小時候,我們小時候父母工作忙,學校的條件沒有現在的孩子們好,但是我們的童年是快樂的,每節課間我們玩的都是淋漓盡致,滿頭大汗,可是我們的孩子呢?不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