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材料創新研究

2021-07-14 22:54:18 字數 4088 閱讀 5873

雕塑作品是人類感情的表達,是人們反映現實社會生活時代精神的一種體裁。雕塑發展到今天,已經是雕塑材料綜合運用的時代了,雖然在中國大陸這邊發展的歷史時間前後是二十年,從20世紀80年代起這樣短短幾年裡材料不斷被解構。尤其是今天當今社會的需要,許多物質材料在現代工業發展下大量產生,這樣的材料視為雕塑藝術材料並擴充套件使用。

比如青銅、鐵、木、金銀、陶瓷、磚、象牙、玻璃、沙子、水泥、塑料、玻璃鋼、冰、紙、布匹、橡膠、纖維、雷射等等。這些新材料的運用完全是由於近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推進而產生的。我認為,今後的新科技技術會不斷深入,雕塑材料也會有新穎地材質出現。

使雕塑愛好者更好運用材料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一、雕塑材料知識簡單介紹

藝術這個詞,我們通常會用材料來作為體裁,不管是那種藝術,它都可以嫁接、轉化、演變的形式來表達我們自己的東西。這樣的作品承載在創作者頭腦裡,而

材料更是一種發揮想像和所感所體會的發現實踐運用得來的。

雕塑材料到現在種類繁多,大致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土質。泥、石英、石、木、海礦石、岩石等一切自然界的材料,具有獨特的自然親切感。

第二、金屬。鋼、鐵、銅、鋁合金等金屬類的,堅硬而厚實,色澤金光閃閃或暗如塵土,可以通過電解法、鍛造法、焊接法、等多種方法來表達。

第三、綜合材料。化纖合成、塑料、矽膠、石粉、自固有性材料、工業材料等等。

第四、現成品。人們視覺範圍內能看到的一切物質。

二、材料的種類

1、石質類有:花崗石、大理石、青田石、壽山石、惠安石、貴翠石、白玉石、青石玉、碧石玉、水晶石、墨玉石、翡翠石、瑪瑙、曲玉石、黃玉石、等等。這些材料質地堅硬,玉石稍微細膩溫潤,外表的樣子可愛致極,他們都不易被酸鹼侵蝕。

這類材料作品長擺放在(如玉石)室內私人空間,花崗石室外空間無處不在,它美化環境的同時還豐富了我們的環境,啟迪我們的思維圖一)大理石

2、金屬類有:有銅、鐵、不鏽鋼、金、銀、塑料網繩、紫銅、銅線、玻璃等溶解後流動性好或可塑性強金屬材料,經過雕塑家交叉組織和設計,創造大小型、透明有光的金屬雕塑。同時又亮度的光影、外觀簡潔、乾淨大方的特點多運用在城市雕塑中

(圖二)不鏽鋼

3、木質類有:黃楊木、紅木、樟木、白果木、龍眼木、銀杏木、色木、楸木、椴木、楠木、核桃木、櫸木、柚木、紫檀、花梨木、鐵力木、烏木、桃花心木、紅木、杉木、軟木、梨木、楷木等。木材是天然材料,有天然紋理和材色,其重量輕易加工和表面容易塗抹油漆。

在雕塑運用中,有無法代替的長處,木質材料柔軟容易被腐朽和焚燒,在選擇木材時應注意。

圖三)黃楊木

4、陶質類有:陶泥有紫砂泥是陶土的一種,它的種類分為紫泥類、紅泥類、綠泥類三種。紫泥顏色紫紅,紫泥類一般有這幾類:

天青泥、底槽清泥、紅棕泥、大紅泥。質地細膩柔韌,可塑性好,滲透性好,顏色多樣,呈青藍色、偏紫泛青、微紫泛色、棕紅色等等。顏色表面會夾雜著不均勻的細小金黃色或灰黃色的沙粒,若隱若現,十分美麗。

有的紅棕泥含有微小雲母顆粒,燒成後顆粒變白,紫紅泛白我,溫潤泛油光。 各有各的獨特性圖四)紫砂泥

綠泥顏色為綠色,分為本山綠泥、段泥、白麻子泥、紅麻子泥 。燒成後為凍梨色、公尺黃色、桃紅色、質地粗,夾雜著若有似無的紫泥顆粒,成分是水雲母、高齡石、石英。

紅泥顏色為紅色,分為趙莊小紅泥、川埠紅泥、洑東紅泥等等。質堅如石,甚稀。紅泥緻密塊狀、磚紅夾帶淺黃白色及淺黃綠色塊狀砂泥,燒成後呈土紅偏朱紅色,表面細膩,片狀沙粒明顯,聲音響亮。

5、現成品類:「現成品就是20世紀初,雕塑家杜尚於2023年作品《自行車輪》中出現的。現成品指的是工業批量生產的無個性產品,通過運用把新的藝術概念通過對日常物品的換位,以「變魔術」的方式充分的表現出來。

」①這樣的作品,打破了傳統雕塑美學原理,開創了現代藝術潮流,使雕塑藝術家取材有了更廣闊的眼界。

圖五)現成品材料

6、拾來的材料:20世紀從畢卡索開始,運用那些薄金屬切割,金屬石膏,柳條編織品、陶瓷器皿、麵包錫紙、鞋、木、鐵、紙板、鐵絲、鐵片、玻璃、油布等通過焊接或借用,集合、挪用、複製、並置等許多方法,展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的作品雕塑。

圖六)拾來材料

7、流行的大眾材料:20世紀50、60年代時期出現在美國雕塑家手裡的新材料藝術。他們運用了社會上通常都能見到或接觸到的東西,大多是生活物品。

如:包裝、商標、廣告招貼、**、廣播、電視、宣傳品、洗衣機、冰箱、電器等。還有某一時期所流行的物品符號,文化元素都是作品運用的好材料圖七)綜合材料

現當代新材料的發展是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特別是固體物理、結晶化學、結構化學、光學、電磁學、力學、熱學、聲學、工業學、建築學等等的結果。所涉及的材料無限豐富,使藝術更增添了多種多樣的特性。而藝術本身就是有多樣性,在這樣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隨著人們對藝術的認識和發展,藝術材料的創新路越開越寬。

藝術家們在當代社會中發現那些特殊的、流行的、異化的、遺忘的、高科技的、新媒介的、綜合運用的、自由發揮地使用著,通過在繪畫、雕塑、**、散文、戲劇、電視電影、錄影、錄音、平面**、攝影、詩歌等的方法來表現,使得雕塑藝術登上了又乙個高峰。

三、 材料創新

對於雕塑的未來發展,有這樣的乙個發展趨勢,不在把各種各樣材料雕塑品與繪畫、浮雕、圓雕之間的距離隔得太遠,而是成為形式上的統一。這些材料雕塑品已被認定為藝術而存在。尤其是20世紀以來的作品更是如此,比如偉大的雕塑家畢卡索他是個典型的材料創新大師,他在1909-2023年完成的第一件作品《女人頭像》,

它是一件立體雕塑。這樣的的立體創新形式在今後的幾年裡也推動了大堆的物體材料出現在作品上。運用漿糊紙、油氈、木片、細繩、蠟模、鐵、玻璃、原材料與現成品結合等多種材料通過翻製或集合手法拼湊出的雕塑。

其中畢卡索的作品《苦艾酒杯》就是一件集合手法的作品。說到為止無不說明在整個雕塑體系中雕塑不在限制於傳統材料的單一,而是多種材料運用的統一。大批的雕塑愛好者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需要將以不同的新形象、新材料、新的社會功能展現在人們生活中。

也符合了下面一位立體主義雕塑大師阿基本科說的一句話,他給我們闡明這樣乙個觀點:「新形式來自於新材料,我必須從新材料中找到新的技術,根據我的經驗,新的風格需要新的材料而非新的材料需要新的形式風格。」②就是這樣的乙個經驗總結,說明了雕塑發展的乙個趨勢。

今後的雕塑作品材料創新有待更多的新人去實踐、研究、創造、發現等做一些對雕塑有意義的事情。不管是在社會上還是在教學上、生活上,都給於我們更大的幫助和益處。

四、 結論

整篇**闡明了雕塑材料的許多知識點,也讓讀者基本了解雕塑作品發展的趨勢和所運用的多樣化材料體現的作品意義。大概的說就是,雕塑藝術與其它藝術不同之處在於它物質材料的運用。雕塑是一種造型藝術,它是通過一種或幾種材料來表達的,材料本身具有獨特性,它能更好表現雕塑作品的形式美。

而雕塑材料的運用是乙個漫長的過程,不知道在以後的長河裡是怎樣乙個變化。但我深信在整個世界領域裡,因著地域的不同、人種的不同、風俗的不同、宗教的不同、文化思想的不同,所創造的雕塑作品是各有意識,各有品質。而材料的運用更是如此的新穎致極,不拘小節。

同時不可思議的是縱觀從前雕塑發展史,從現有證據看遠古時期遠古人類以石器為材料磨製石器為捕獵工具的歷史見證。後來以泥為材料演變為陶再後來是青銅、鐵、木、金銀等多種材料的使用和流傳。使物體材料隨著時代觀念的發展,到今天已經越來越來把材料看為重要,不斷的收集工業物質材料和現代科技技術發展出的新技術新材料來作為雕塑藝術的表現語言和製作手段。

已經形成了乙個以材料為意義的雕塑藝術時代。

在一件雕塑作品上運用多種綜合材料的時間或說是歷史不是很長,只不過是短短幾十年的經驗,就中國大陸這邊來說對綜合材料的概念認識的不是很透徹,是由於改革開放之後,綜合材料的大量傳播,在這樣前所未有的藝術材料強烈刺激下發展的結果。對現在來說雕塑已打破了傳統雕塑的單一寫實的手法為主的傳統模式,開始接受或邁向多元化的形式藝術,全面的了解各國藝術,認識世界藝術的趨勢和發展,在這樣的過程中在返回去對傳統雕塑藝術的再認識。這樣也不是說那一種材料更好而運用那一種,材料相對而言都是好的,這要根據作者所要表達的作品思想而決定材料的選用,材料的運用也是統一的。

材料的發展也是以材料為主線,材料的創新也要從複雜的理論中分解出來,更好地、清楚地、透徹地、翔實地分析材料的獨特性質、肌理結構、色澤作用、價值意義。思考對比傳統材料與現代材料的價值意義,很好地去運用,為今後的雕塑作品材料有乙個系統的認識,能夠嚴謹地去對待或是共同切磋學習。

注釋:譚勳著《雕塑綜合材料教學》河北美術出版社 2023年7月第一次出版第11頁

譚勳著 《雕塑綜合材料教學》河北美術出版社 2023年7月第一次出版第15頁

(1)譚勳著 《雕塑綜合材料教學》河北美術出版社 2023年7月第一次出版;

(2)王寧宇著 《雕塑藝術》山西教育出版社 2023年4月第一版;

玻璃鋼雕塑假山製作裝修材料

人工材料塑成的假山 用雕塑藝術的手法仿造自然山石的園林工程。這種工藝是在繼承發揚嶺南庭園的山石景藝術和灰塑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用真石掇山 置石同樣的功能,廣州動物園獅山即由人工塑造而成的。塑造的山與自然山石相比,有乾枯 缺少生氣的缺點,設計時要多考慮綠化與泉水的配合,以補其不足。這種山是...

中國傳統陶瓷雕塑的創新發展

作者 曾昭良 神州 上旬刊 2019年第06期 摘要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陶瓷大國,從遠古時代的陶器開始,我國的先民們的生活器具就刻印在在從陶器到瓷器的演變過程中,可以說,陶瓷是起源於我國先民的生活器具的餓,也是在隨著先民們的生活轉變而一路演變的,逐漸由陶器變為瓷器,由生活器具變為裝飾用品,由粗糙變為精...

大學創新職能研究

摘要 高等教育最初的職能是 教學 即綜合性地傳授 高深學問 並以此作為自己的基本職能。1809年,洪堡籌建了柏林大學,將 教學和科研相統一 作為基本辦學方針之一,此理念很快演變成高等教育的一種辦學理念。除此之外,高等教育也由此派生出 科學研究 這一新的職能。1862年,美國頒布了 種子 法案 莫里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