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評課

2022-10-16 04:30:04 字數 1354 閱讀 1647

聽了霍老師《蝙蝠和雷達》一課,專題為「關注文體語言物質,訓練言語表達能力」,我個人在聽了這節課以後,提出了幾個疑問。第一:

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乙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認識過程。為了突破「一問一答」的傳統教法,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沒有考慮到如何將教師的提問轉化為學生的質疑,沒有明確讀文方向,然後老師沒有扣住貫穿全文的問題,將它作為主線串聯講讀全過程,達不到訓練言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第二、以「字、詞比較分析」突出不了語言基本功訓練,也就是說沒有關注文體語言物質。

審視當前的語文課,我們追求的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科普類的文章,我們在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科學常識後,往往存在忽略文中的字、詞、句、修辭、標點、表達方式等語文形式的現象。課文是借助具體的語言文字介紹科學常識的。

因此,在教學中,霍老師抓不住語言因素,沒有通過對句、段的分析,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基礎上了解不了科學常識。如第三自然段主要寫蝙蝠夜間飛行很靈巧。他沒有要求學生找出表現蝙蝠靈巧的句子讀一讀,看哪個詞最能突出蝙蝠的靈巧?

當學生提到「無論…即使…也…、極細」這些詞時,老師進一步設問:「多靈巧的蝙蝠呀!你能讀出你的驚奇和讚嘆嗎?

」將「無論……也……」這個複句關係滲透於學生的朗讀中,力求在詞、句的強調讀中了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再就是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句子,了解「配合、反覆、終於」等詞在文中所含蓋的豐富意義,實現了文字「工具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第三、注重課外延伸

本課第一次讓學生接觸到仿生學的知識,該科學領域是極其寬廣的,因此在教學本文內容後,老師讓學生交流所收集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例如,人們根據烏賊噴水的原理,發明了噴水船;根據海蜇的游動,發明了風暴**儀;根據蝴蝶的外表特徵,發明了迷彩偽裝……這一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使學生對人類模仿動物進行創造發明有了更深的了解。

除此老師還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想象:你從什麼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想發明什麼?以此來培養學生「敢想、敢說」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

第四、教師的板書形象化,意境化

小學生具有喜歡新事物、上課容易視覺疲勞等特點。因此,千篇一律或固定模式的板書勢必會令學生厭倦。所以教師在設計板書時,可以運用有趣的字型變化和圖畫等手法進行板書。

**並茂的板書更能促進學生的選擇性知覺,使學生的記憶更牢固、更持久。老師以簡筆畫的形式呈現板書,極好地梳理了課文內容,讓人一目了然,也為學生練習敘述課文提供了拐棍。

總的來說,整堂課教學思路較為清晰,由學生質疑的兩個問題攢起課堂,解決不同問題採用不同形式,第乙個問題的解決採用自主讀文,完成**;第二個問題的解決主要以自主讀文,練習複述。可以說做到了知識滲透與能力培養同步進行。當然,沒有盡善盡美的課堂,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我們認為就是填**的時候,如果能去掉答案,製作活動的課件,讓同學們自己做完後再去出現答案,這樣效果會更好,這就有待我們去深鑽製作課件的方法。

蝙蝠和雷達匯報課教案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與要點。2 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激發熱愛科學 樂於觀察與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 難點 1 能大致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2 知道蝙蝠夜間飛行時不會碰到障礙物的原因。3 明白蝙蝠和雷達在夜間探路的原理。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高英枝本次教研活我準備了 蝙蝠和雷達 一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現就教學情況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蝙蝠和雷達 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於領會掌握文中...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迪口中心小學童玉蘭 本次教研活我準備了 蝙蝠和雷達 一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現就教學情況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蝙蝠和雷達 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