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匯報課教案

2021-10-08 05:23:48 字數 1799 閱讀 7782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與要點。

2、 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能大致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知道蝙蝠夜間飛行時不會碰到障礙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達在夜間探路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了蝙蝠的**,知道了蝙蝠是一種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夜間在空中飛翔,視力很弱,靠本身發出的超聲波來引導飛行的。我們也學習了《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的所有生字,也知道了飛機在夜裡能夠安全的飛行,那麼同學們我們還學習了什麼呀?

二、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研讀課文,解開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

同學們如果我們把自己的眼睛蒙住,然後在教室來回穿梭,那麼試想一下,我們會不會撞到東西?

總結學生回答:(會)同學們都很聰明,既然眼睛那麼重要,那麼現在請大家想想,如果我們沒有了眼睛,走路的時候怎麼才可以避開障礙物呢?好,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蝙蝠在夜裡是怎麼飛的?

還有人們是怎樣發現其中的奧秘的?以及蝙蝠和雷達有什麼聯絡?

三、 填表助學,自主閱讀

①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關聯詞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說明了什麼;文中提出什麼疑問?請讀出疑問的語氣。

②快速閱讀4、5、6三個自然段,看看需做幾次試驗,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麼啟示?蝙蝠是怎樣探路的?完成填表。

(表中加黑部分為需填寫的內容,答案供參考,只要學生抓住要點即可,語言是否簡潔不做重點強調)

總結: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③默讀第

七、八自然段,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絡。

a.請用圖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達探測。(下列圖示供參考)

b.填空,看圖說一說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麼相似之處嗎?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的螢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四、 擴充套件延伸

什麼是仿生學呢?

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領,常常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人們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構造和功能,從中得到啟示並進行模仿,研製成功新的儀器、機械,於是產生了一門科學,就是仿生學。

(一)默讀「資料袋」,填寫:人們從( )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 )。

(二)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用「人們從( )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 )。」的句式來說。

(三)補充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四)說一說:我從( )身上得到啟發,想發明( )。【參考示例】

1、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2、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3、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4、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覆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五)推薦課外書籍:《開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學》

五、 自選作業

⑴向父母介紹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聯絡。

⑵完成練筆《蝙蝠的自述》,採用第一人稱手法,以我是蝙蝠的口氣介紹自己夜裡飛行的秘密。

⑶從網路和書籍中蒐集整理仿生學知識,做乙份仿生學知識小報,或者從動植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出小發明。

【板書】

總—飛機夜航來自蝙蝠啟示

1、2)

提出問題

進行試驗發明雷達蝙蝠有功

蝙蝠和雷達分— ③反覆研究仿生科學樂趣無窮

3--7) ④解開秘密

總—飛機夜航模仿蝙蝠探路8)

《蝙蝠和雷達》評課

聽了霍老師 蝙蝠和雷達 一課,專題為 關注文體語言物質,訓練言語表達能力 我個人在聽了這節課以後,提出了幾個疑問。第一 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乙個 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的認識過程。為了突破 一問一答 的傳統教法,突出學生的 主體作用 老師沒有考慮到如何將教師的提問轉化為學生的質疑,沒有明...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高英枝本次教研活我準備了 蝙蝠和雷達 一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現就教學情況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蝙蝠和雷達 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於領會掌握文中...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迪口中心小學童玉蘭 本次教研活我準備了 蝙蝠和雷達 一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現就教學情況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蝙蝠和雷達 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