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服飾的由來

2021-07-14 13:06:20 字數 1484 閱讀 5472

從此,李員外的夫人也是天天以淚洗臉,不到乙個月的時間,因為傷心過度就與世長辭。

時間一晃就過了三年,我們閩南有個風俗習慣是父、母亡,應更三年孝。在父、母的第三個祭日這一天,也就是更孝已滿三年了,可以脫下孝服,所有的子女都應該回來進行祭拜。

這一天,李員外的三女兒一身奇異的著裝出現在她母親的祭堂上,只見她頭戴斗笠;頭、臉用一塊布給包裹著,只露出一雙幽怨的眼睛;上身穿著短小的上衣,露出肚臍眼;下身穿著一條很寬鬆的褲子;褲腰上纏繞著一條足有幾斤重的銀褲鏈;嶄新的衣服上東一塊、西一塊地打著補丁(也就是現在大家所說的『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一進屋就拜倒在地上,嚎啕大哭,哭訴母親的早逝、哭訴她悲慘的婚姻,哭得那可以說是肝腸寸斷、催人淚下……等哭過了,兒時的同伴都爭著問她,為什麼穿著這樣的打扮?

她的眼淚又像決堤的水,嘩啦啦地流下來,她怨恨地回答:「這種打扮是我自己為了回娘家特地想出來的,它代表著我的心聲,揭示著我悲慘的婚姻狀況。

頭戴斗笠代表著我當時被搶親時是被人用麻袋套著;用布包裹著臉代表著我是被人搶去成親的,沒有臉面見人;短小的上衣和寬鬆的褲子,代表著我當時是穿著肚兜和睡袍『出嫁』的;衣服上的補丁代表著我『出嫁』時衣服被扯爛的情形;銀褲鏈代表著我當時是被人用麻繩綁著『出嫁』的,這樣的打扮就是為了紀念我當時『出嫁』時是一種怎樣的遭遇,這些都是表示我對父母包辦的婚姻的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的不願意!!!也是想向世人控訴父母包辦婚姻的悲慘遭遇!

在當時惠安的區域性地方有著根深蒂固的包辦婚姻和娃娃親的陋習,隨著有這一事件的發生,那些深受包辦婚姻毒害的女人們就效仿著這一著裝進行打扮,慢慢地就蔓延到多個漁村,這種服飾它不是屬於少數民族,也是屬於漢族,是漢族服飾的一種特例。

回過頭來看現在,隨著嶄新時代的到來,婦女解放了,現在的漁村姑娘們都已經脫離了那個魔魘的年代,都和我們一樣都掌握著自由戀愛的權利。

「惠安女」服飾分有好幾個體系和款式,未婚的、已婚的、尚未做母親的及老人等不同年齡段的,都有相適應的服飾。社會發展到現在,昔日的傳統服飾已經在她們身上悄悄地發生了改變,已經很難在現代青年身上看到往事的色彩。現在的惠安女服飾已經悄然地揉進了現代服裝的資訊,主要是80年代後出生的女人們,她們上身還是著裝傳統服飾;下身穿牛仔褲;腳蹬名牌運動鞋,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透出一股嶄新的風采!

這一傳統「惠安女」服飾尚在70年代以前出生的婦女們身上訴說著遠古的悲哀!

看到這裡,有的朋友就要問了,從電視上看到惠安女是那麼地勤勞和賢惠,看到的不是在田地裡勞作、就是在抬石頭,是不是惠安的男人們都不幹活啊?那就錯了!其實大家看到的只是她們透出表面的一面而已,在她們的身上更存在著足以表率全國婦女的更深沉的一面!

在惠安小岞、大岞、崇武、湖街、連城等地方都是靠海,男人們為了養家餬口不是出海打魚就是外出打工,家裡的老的、少的以及田裡的農活都得靠她們去操持。在有空閒的時候,為了補貼家用,她們往往是去給別人做小工,幫忙做農活啊、抬石頭(我們這裡的房子大部分是用石頭砌成的)、甚至有的還到建築工地上當小工的…..總之,為了補貼家用,凡是她們做得動的活兒,她們都想去做,願意去做,任勞任怨,從這些方面就概括了「惠安女」勤勞、樸實、賢惠的形象。

我作為「惠安女」的兒子,我為她們驕傲,為她們喝彩!並向她們祝福!

惠安女的故事

自從幾年前 電視台 了有關惠安女的紀實電視片以後,惠安女這個名字就帶著一種神秘感印在我的腦海裡,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國民黨撤離大陸時當地出了乙個寡婦村,就是惠安女的走婚習俗了,可巧今年到福建泉州一帶了解 中國審計報 的發 況,惠安也是我們計畫要去的地方之一。車子一進惠安縣城,我便被小城的規模 小城...

春聯的由來

故事1春聯也叫 門對 春貼 對聯 對於 它以工整 對偶 簡潔 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於宋並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

春聯的由來

春聯的由來.txt6寬容潤滑了彼此的關係,消除了彼此的隔閡,掃清了彼此的顧忌,增進了彼此的了解。春節,在我國人民心目中是農曆一年中的第乙個也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來臨,千家萬戶寫春聯 貼春聯,是上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象徵吉祥 表達人們嚮往美生活的民族風俗。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按照當代藝術大師周汝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