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片葉子知識點

2022-06-29 06:48:02 字數 998 閱讀 1300

助學預習積累第2題,感知**1——5題,學習測評3、4、5題。

1、文中共有幾個人物?其中誰是主人公?

答案:貝爾曼是文章的主人公。

確定文章的主人公並不看他在文中所佔的篇幅多少,而要看誰最能表達文章主題。

2、**結尾部分對貝爾曼繪製傑作的敘述,是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側面描寫。

文章的結尾用休易的話把貝爾曼的行動敘述出來。這種寫法最明顯的好處是精煉,只用了幾個細節 ,就把乙個人的死亡過程表現出來。而且把**的亮點、故事的懸念、思想的焦點、謎底集於一身,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和衝擊。

3、**的線索是最後一片葉子。喬安西由死到生、老貝爾曼由生到死都圍繞展開,喬安西的生是因為最後一片葉子給了他生的信念;貝爾曼的死則是他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的全部體現。

4、歐亨利**結尾的特點是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5、「可是,看哪!經過漫漫長夜的一夜風吹雨打,竟然還有一片藤葉趴在磚牆上。」中「趴」字有什麼作用?

準確地寫出了「最後一片葉子」的狀態,為下文揭示謎底——貝爾曼的傑作埋下伏筆。

6、「後來,夜幕降臨,北風又緊,雨敲打著窗戶,也從矮矮的荷蘭式屋簷上傾瀉而下。」一句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它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環境描寫。渲染氣氛,暗示「最後一片葉子」並非自然生長出來的,進而烘托貝爾曼的崇高形象。

7、 對貝爾曼畫最後一片葉子的場面未作正面描寫,為什麼?

明確:描寫上的「空白」給讀者留下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表面情節雖淡化了,但通過讀者的想象,可內化為讀者心靈內部的情感,通過讀者心理感情的合理發展,使**情節更豐富、理想化。是一種類似「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更凝練、蘊蓄的寫法。

人物形象更鮮活、更難以忘懷。

8、課文為什麼極力刻畫貝爾曼是個普通的畫家,且性格怪異,缺點不少?這樣寫與他最後的行動有無矛盾?這屬於什麼寫法?

明確:(1)這是真實的人,平凡的人,「平凡中的不平凡」更具真實感。

(2)文中同時寫了他仗義熱心,辦事痛快,關注喬安西的種種細節,這都是他最後行動的基礎。

(3)欲揚先抑。

《最後一片葉子》教學反思

最後一片葉子 是美國作家歐 亨利的作品。講完了,不高興,回顧一下,警醒。一 可取的地方 1.上課前,我把歐 亨利的兩句名言板書在黑板上。鈴響,讓學生齊讀,讀畢,我說,這兩句名言,來自美國作家歐 亨利,他出生於1862年 可取的地方,歐 亨利的這兩句話富有哲理,課後有同學說喜歡,這是積累語言的一種方式...

《最後一片葉子》教學反思

最後一片葉子 是美國作家歐 亨利的作品。講完了,不高興,回顧一下,警醒。一 可取的地方 1.上課前,我把歐 亨利的兩句名言板書在黑板上。鈴響,讓學生齊讀,讀畢,我說,這兩句名言,來自美國作家歐 亨利,他出生於1862年 可取的地方,歐 亨利的這兩句話富有哲理,課後有同學說喜歡,這是積累語言的一種方式...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

篇一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 最後一片葉子 裡講了個故事 病房裡,乙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裡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 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