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學校的挑戰》許建榮

2022-08-11 14:30:07 字數 2045 閱讀 9820

有感於《學校的挑戰:建立學習共同體》

許建榮任教十五年來第一次執教於一年級語文教學。當時正在為孩子小官司、說啥不懂啥焦頭爛額時,學校提出了「合作學習」的口號,說實話內心一度排斥,所以在中規中矩中結束了一學期的教學,回憶起來平淡忙碌。

寒假閒來無事捧起了《學校的挑戰:建立學習共同體》這本書,我瞬間扎根於那一所所學校的挑戰鮮明的例證, 滋養著乾涸的內心。

井底之蛙出井觀天的感覺越來越強烈,特別是看到日本的教育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並在本世紀初就已有了一定的成效,心裡著實有些感到危機。乙個多世紀前,就是因為明治維新,日本強大了,而使中華民族經歷了一場漫長的浩劫。也正是這種危機感使我有了詳細地看完這本書的動力,甚至看了第二遍。

教育是關係到民族興衰的大事業,我們每個人都該重視。在十九世紀就是因為人家的教育和科技強於我們,才有八國聯軍進北京,列強瓜分中國的悲哀。所以現在我們必須要有憂患意識和危機感。

我們要帶著謙虛的態度,「師夷長技以制夷」。

教育實際上就是要最大程度實現學生的學習,保障學生的「學習權」。書中的確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如「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並不在於『上好課』。

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乃在於:實現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權,提供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因此書中認為「合作學習」是最好的方式,「學習共同體」的建立是大勢所趨。

在這樣的改革中,學生的「學習權」得到了保障,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的激發。

學校的改革不僅解放了學生而且解放了教師。不僅學生實現了「合作」,教師也在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改革不再是流於形式,而是從學校內部真正的「寧靜的革命」,而且是「永遠的革命。

「合作學習」既不是以往課堂裡廣泛普及的「集體學習」,也不是「分組學習」。學習,並不是從同一性中產生的。學習之所以形成,恰恰是在差異之中。

就像筆者所說,在我國中小學「新課程改革」十年之際,本書對我們的確有著獨特的現實意義和借鑑價值。當然我們不能完全的照搬照抄,而要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的國情不同於日本。

教育制度,考試制度,學校規模,班型大小,社會大環境,家庭結構等等都與之存在較大差異。比如在書中我注意到在日本,包括校長在內十八名教師的學校就算是中等規模了,班級人數多在20人以下,多的不過是30人左右。而我國最少的也有30多人,多的有50人甚至達70、80人的,我的學校就是這種「特例」。

書中強調「合作學習」,極力反對「分層教學」。但也補充說明「確實,只要是設定統一的教學,』分層教學『就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第200頁)」而我們的教學都是統一設定的。

「合作學習」是給了教師和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間,而我們的考試制度是不允許我們的教師任意發揮的。我能夠理解「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於對話的『衝刺』與『挑戰』。」但這必須是在我們的大環境下進行的。

佐藤學先生描述的「合作學習」不是強強聯手的模式,而是弱弱相助的姿態。現階段,我們可以在我們的課堂上適當的引入「互惠學習」,幸子和高志的例子的確值得我們學習,課堂裡沉默寡言的高志與英語學力極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偶然相遇。幸子期待能夠以自己的力量來支撐有著沉默寡言弱點的高志,而沉迷於英語的學習,短短的幾十分鐘裡一舉改變學力落實的現實;高志為了回報幸子對自己的一番好意,輕聲細語地回應幸子的問話;再加上同組的另兩位女生若無其事的支援,構成課堂內一道的賞心悅目的風景。

再有,我國的家庭教育對教學改革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其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價值取向對其學習效率的左右。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佐藤學先生說,學校的改革需要堅持至少十年才能見效。我想說,我國的教學改革不僅需要延長時間,需要「持久戰」,而且需要擴大範圍,需要發動群眾,「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

今天,我們看到許多可喜的事。如國家博物館、省博物館、地方博物館的免費開放,許多大學、許多古蹟的免費參觀,許多名人對教育的大力資助等等。這些無疑會對孩子們的成長、素質的提高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些大學的自主招生也已經對素質教育改革提出了要求。同時精神文明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視,這一年中神州大地上不斷湧現出最美教師,最美司機,最美女孩兒等等。這些對祖國的教育顯然起到了美化環境的作用。

我們應該迎合時代的要求,積極的投身於學校的教育改革中去,積極的支援家庭教育改革,為社會教育改革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本,適當運用「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等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天泰城學校有感於磊

天泰城有戲的學校,戲 在何處 濱海街道中心小學於磊 昨天在張校長的帶領下,有幸參觀了城陽區天泰城小學,這是一所有戲劇特色的學校,深切體味到,戲 就存在於學校的一草一目,角角落落,存在於學校的辦學理念,存在於師生的嘴角眼窩!真是 一草一木皆有情,方方面面生春風。生活教育孕大德,愛智理念潤泰城!場景一 ...

有感於丹的《感恩教育》

週六早上八點十分,我準時開啟電視,收看於丹老師感恩教育的專題講座。於丹老師語言妙趣天成,乙個個小故事被她娓娓道來,而這些有趣的故事又都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有關孝心的部分讓我感觸很深。什麼是孝呢?於丹老師首先發問,然後講述了乙個 男孩與蘋果樹 的寓言故事 男孩小時候很喜歡和大樹玩耍,大樹每天都等待著男孩...

有感於《誰的青春不迷茫》

為青春留些記憶 其實,大學裡已與作者 劉同 有了幾面之緣 作者於2012年受校社聯邀請赴我校參加活動 當時他還在演講中特意提到這本書,不過精彩的演講並未激起購書的慾望,以至於延遲許久才得以拜讀。書中記敘了作者的10年文稿,不僅記錄了過去10年的點滴還承載了10年的青春回憶。前不僅,讀到一段話 等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