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新課改

2022-10-12 11:18:04 字數 3173 閱讀 9839

小學數學新課改,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反思

安義縣把口小學:熊媛

詩人路遙曾經這樣說:「乙個人要是停留在自己的歷史中而不再前進,那是極為可悲的,我們只有不斷地總結過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在與轟轟烈烈的新課程改革攜手走過了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將目光投向身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我們看到在新課程理念的感召下,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發生了深刻的變革:

課堂活動變得越來越多;課堂氣氛變得越來越活,學生變得越來越自主……所有這些變化,有我們所期冀的,也有我們所不解的,還有我們所不願看到的。因此,我覺得我們至少要進行以下四個方面的反思:

一、反思教育觀念

新課程立足於「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著力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提倡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引導學生進入「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評價則注重「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要想達到這些目標,我們就要轉變教學的觀念。教學數學,並不是要讓學生會解答數學題目,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驗數學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長方形面積》的教學,它的面積推導是從數方格開始的。可是,我們許多老師往往有這一環節上不肯花時間,有的老師還別出新裁用多**演示代替學生的操作實踐,緊接著馬上就把推導出的結論──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一公式匆匆給學生了。其實在這裡,用多**代替學生的操作實踐是十分不利於學生發展的,大量的題目演算也不能代替兒童的「切身體驗」。

看上去,學生通過大量演算,好象是掌握了這一知識點了,其實不然。我們通過乙個生活問題情境就能分出不同教學的高下:在乙個用50×50厘公尺地磚鋪就的大廳裡,如何快速算出它的面積呢?

有操作體驗的學生馬上想到數地磚的方法,而忽視操作教學的學生想到是只是要量出長和寬才能算出它的面積。而如《圓的面積》教學中,我創設出牧羊人養羊,羊要吃周圍草地上的草,正好形成了乙個圓的情境,來讓學生發現圓的面積並初步體會到求圓面積的重要性(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背景),然後讓學生聯想到以前的平面圖形的推導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要求圓的面積,就需要將圓轉變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這時教師相機引導:

只要將圓的曲線部分盡量拉直,然後再拼。學生在不斷的擺弄手中的圓片後,終於能夠將圓轉變成平行四邊形,課堂上充滿了發現的喜悅。只要在課堂中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學生就會給教師帶來驚喜!

二、反思教學方法

時代發展,要求我們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同時也更新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教無定勢,學無定法」。自古以來,中外許多教育家在教學上都沒有固定的教學方法,也沒有人肯定哪種教學方法能用,哪種教學方法不能用。

一堂較成功的課,往往使學生感到學習輕鬆、舒服,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每位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設計。如精彩的匯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學過程中重點、難點的突破,能堅定學生克服困難、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的信念;對學生做出合理讚賞的評價,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等。

同時也思考一下,在課堂上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發展了;是否只注意平時學習好的「白天鵝」,而冷落了一次次舉手又一次次無奈被忽視的「醜小鴨」。例如,低年級的《9加幾》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些遊戲:奪紅旗。

教師將一些9加幾8加幾的算式累成「山」字形,紅旗插在山頂,兩邊的算式個數相等。將全班分成兩組,各選一位同學,分別從兩個山腳做起,誰先算到了山頂,誰就奪到了紅旗。搶到紅旗,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是多大的榮譽呀,本組的同學搶到紅旗,就相當於是自己的。

於是兩組同學誰也不甘示弱,都選數學成績最棒的。選好之後,激動的心情仍不可抑制,忍不住為本排選手高呼「加油」。很顯然,在這樣的遊戲中,兩位選手是主角,其他同學是啦啦隊,是觀眾。

教師的設計雖好,但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注意了個別學生,沒有照顧大多數。這種教學設計是失敗的,在教學中千萬不要只顧課堂氣氛的活躍,而是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也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

三、反思學生學法

新課程強調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教師要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尋找解決的途徑和方法。教師只是要創設情境,營造探索氛圍,給學生提供機會。

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會主動投入知識的發生和發展中,時時會迸發出創新的火花,讓教師感到驚喜!例如,《軸對稱圖形》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根據對稱的原理,自己去創造出一些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圓、梯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本意是想讓學生「創造」不出平行四邊形,可是學生學生卻造出來了,如成了乙個菱形,真是讓我感到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生的學習和研究方法也是我們**往往想不到的,何必強求學生用一套**設定的固定步驟、以同一種方式、同樣的要求來約束學生的發展呢?再如:教學 「9加幾」時,「有幾瓶牛奶」(9加幾),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提問題,得出算式9+4=?

在計算9+4時得多少時,學生可以通過直接數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數小棒得出9+4=13;或者將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減去1得13,即:9+4=13……總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使不同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產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反思學習過程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說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

我們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朝這個方面去實現。每個孩子心智發展水平和學習方式是有較大差異的(即使是在同一年齡層次),我們應當讓孩子用自己的心智在大人的指導下建構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自己的數學策略,並把重點放在過程上而不是學習結果上。例如,教學《乘法分配律》時,教師通過讓學生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來讓學生初步感知兩種不同的算式,但它們的計算結果相同;又舉例服裝店賣西服:

上裝80元,褲子60元,一共賣出5套,賣了多少錢?在這些情境下,學生很快就發現了問題。然後教師讓學生來猜想一下,究竟這裡面會有什麼規律,讓學生自己舉例來驗證。

在這樣的大量資料面前,學生發現了乘法分配律。這種學習過程,不是教師簡單的將公式簡單的推導,然後輔之以套用公式的大量演算,通過強化訓練來讓學生掌握知識的。通過學生自己發現的知識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知識。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從教學中學會什麼的有效途徑,勤反思,也是現代教師在研究狀態下進行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提煉,從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就一定能提公升我們的創新能力,提公升我們的專業素養,提公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促使自己成長與進步,使自己成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成為新時代的教學能手。

小學數學新課改工作教學總結

張慧通過一段時期新課程改革的的嘗試,我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我在理解教材 把握教材 使用教材時,始終把它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能力。一 數學再創造 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 再創造 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如何認識小學生學習的數學?如何破解新課程帶來的一些新課題?聚焦於小學數學,試圖梳理出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數學課程實施面臨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小學數學的本質與價值 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師的教學方式 教師成長等方面,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獲得了一點經驗,供大家參考,希望以此為那...

小學數學新課改的改變與總結

新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對各小學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帶給了教師們新理念 新方法 新嘗試 新探索。新課程的改革不僅是一種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種文化的改革,一種觀念的改革,教師應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新課程一起成長,以適應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