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評課材料

2022-09-12 01:06:07 字數 2760 閱讀 8352

數學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自我建構的過程。本節課中,教師精心設計**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在活動中產生深刻的體驗,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這節課知識點多,包括三角形的概念底和高的概念、各部分名稱,還有三角形的重要特性:

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課題看,特性無疑是重點。而底和高的概念、及高的作法是難點。

勢必會耽誤大量時間。如何在一堂課中完成教學任務?我採用了複習鋪墊、交流**、實踐應用的模式來教學。

(一)從「活動」的視角來重組教材。

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教學中設計了許多操作和**活動,並根據學生的活動設計把教材例1和例2的內容進行了重組。教學中把例1中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這部分教學內容後移,而是把例1中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和例2的內容三角形的特性安排在一起教學,並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畫一畫、擺一擺、看一看、找一找、拉一拉、想一想、說一說等活動中認識三角形的特徵、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二)以「**」的方式來組織活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為他們創設乙個發展的空間。在本節課中教師組織了一系列**、學習活動,力求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

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時,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入,先讓學生通過操作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通過看書自學自主學習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到動手畫高、指高最後到找出三角形一共有幾組底和高,每乙個活動教師都注意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使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從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這個星期我教學了三角形的有關內容:三角形的特性,三邊關係,三角形的分類。

這幾節課的教學設計我都是採用了自學輔導式的教學方式,第一步:讓學生自學課本內容,建立與書本知識的對接,具體做法學生自學六分鐘的書,並把書中的重點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並寫出自己的發現和問題。第二步,質疑解難,或說明自己發現了什麼?

學生可以說明自己對關鍵字詞的理解,定義中對關鍵字詞的理解是最重要,這些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第三步,教師提問,加深學生對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第四步:

學生對新課總結。最後一步,練習,檢查學生對新知的掌握程度。

下面針對具體的課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三角形的特性這節課裡,我把重點放在了對定義的理解:例如三角形的定義中的「圍成」,高的定義中「頂點」「對邊」「垂線」,「線段」。首先我是讓學生自學了課本的內容,然後出了一些判斷題,讓學生判斷哪些是三角形的高的正確畫法,然後再讓學生說明在高的定義中關鍵詞,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三角形三邊關係這節課裡,我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擺紙條或木棍,初步感知所要學的知識,然後提問1:為什麼4,5,9和3,6,10兩組小棍不能擺成三角形,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提問2:如果去掉「任意」兩個字行嗎?把結論的討論引向深入。

學生得出去掉這兩個字不行,判斷能否組成乙個三角形需要計算三次。加深了學生對定義的理解。例如10+3>6,但這三條線段就不能組成三角形。

提問3:我想「偷懶」,最少計算幾次就可以判斷出來,把對定理的理解引向深入,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只要最短的兩條邊的邊長和大於第三邊,就可以構成三角形。

提問4:除了加法以外,還有沒有用其他的方法能判斷出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讓我意外的是學生自己得出了:用最長的減最短的邊的差小於第三邊就可以(這是初中才學的),在按角分類的課裡,我的設計是讓學生自學,然後判斷下面的哪些圖形是什麼樣的三角形,並說明自己的理由,初步感知定義。

然後設計了乙個題:出示一張只畫了乙個銳角的**,問:只給乙個銳角,你能判斷出它是什麼三角形嗎?

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然後讓學生自己畫,最後得出結論,乙個銳角不能判斷出它是什麼三角形。接著問:

如果是兩個銳角呢?(也不能)如果是三個銳角呢?(一定行)如果是乙個直角或乙個鈍角你能判斷嗎?

(能)最後提問:乙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幾個銳角,最多有幾個直角,幾個鈍角?這樣學生就不斷加深了對角的分類的理解,在按邊分類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在質疑解難,說明自己的發現中,所表現出的讓人驚嘆不已。

舉幾個例子:學生1說:我發現了等邊三角形中的三個角相等。

學生2:我還發現了他們每個角都相等,都是60度。很顯然這是兩個不同層次的發現,但說明同學們都在動腦思考。

學生3:我發現了相等的邊所對的角相等。學生4:

我也發現了相等的角所對的邊是相等的。然後我順勢引導出:等邊對等角,等角對等邊(這是初中所學知識)當然啦,還有同學發現了其他。

反思:從整體上說,這幾節課的課堂效果還可以,學生的參與度,參與的熱情都很高。連班上最不愛聽講的陳趙宜都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作業最慢的張晨琳,在前十名就完成了作業,正確率還算可以,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通過這幾節課我在想,究竟如何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怎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

1、幾何課要讓學生去動手操作,而不是用耳朵去聽,也就是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主探索的空間與時間。只有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去實驗、去發現,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才會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

2、對於概念的教學,應該先讓學生自學,初步的感知概念,然後教師在設計相對應的判斷題,抓住關鍵字詞幫助學生來理解定義。

3、加強學生的質疑解難環節,這樣也許學生會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也許有的會超出你的想象的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的自學打下好的基礎。

4、總之一點,教學設計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並讓學生自由的討論,讓學生提出所有的疑難問題,真正的為學生營造乙個我的課堂我作主的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用心的去學,用心的會**,用心的去感悟。

當然啦,每堂課下來,靜靜的反思,總還有一些不周全的地方,我也正在努力的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可是不知道為什麼?越想好像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

評課說課材料

三角形內角和 課堂教學評課材料 本課的設計思路符合新課標要求,從三維目標的角度來看,學生經歷了觀察 猜想 動手操作 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得出了 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這一基礎知識,然後通過一些由淺入深 由書本數學到生活數學的題目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了利用這一基礎知識的基本技能,最後將這一知識拓展到解決三...

語文評課材料

綏中中學 2010.3.27 語文評課材料 閆老師的這節寫作課完全體現了綏稜縣語文教學改革的全新理念,以 板塊教學 為最佳載體,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整合,並大膽開發和利用課外資源,把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的聯絡起來,樹立 大語文 教學觀,關注學生本體,目標實體,不拘泥於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寫作...

教師評課材料

觀課點 李生全老師 學生的預習成果是否得到及時檢查和指導?教師成功地運用了 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 的教學模式,課前學生有預習,課堂上師生合作,對與課文相關的內容作了檢查和指導。觀課點 李進蘭老師 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何?在預習和自學的前提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發現問...